第二百五十八章:明枪暗箭(2 / 2)

强汉 荣誉与忠诚 4792 字 2019-10-08

自此……蒙诏和陈汐产生了政策上的争执,两人互相指责。

蒙诏指着陈汐的鼻子骂:“人屠。残暴!”

陈汐不冷不热回:“这么软弱!对敌人只能杀,杀光了事!”

十分诡异,两名主将互相指责,两支军队手中的刀子也没空闲,军中士卒倾向于以杀治世。

杀气冲天的天空下,坑杀的事件发生后肃慎人地抵抗变得软弱,逃离肃慎之地的肃慎人越来越多,被两军士兵追到的肃慎人也不敢抵抗。任其捆绑驱赶。

某日陈汐主动去找蒙诏。他笑嘻嘻对蒙诏说:“现在你可以执行安抚了。”

蒙诏愣了半晌羞愧连连道歉,说道:“难怪君上对君如此看重。”

陈汐倒是变得谦谦有礼:“非是我的功劳,君上有言在先‘东夷人无国无族之念。对其只能铁血教化,若仁义待之只能适得其反’,汐深信之,唯有杀戮可使如此蛮荒族类服从,愿为君上手中战刃,杀光不服从教化之人,换来我族兴盛。”

蒙诏闷道:“不说我不是秦人了?”

陈汐无耻极了:“当然不是,我等皆为汉部将军,自然是汉人。不过嘛……有一位仍以秦人自居的统领最近倒是吃了不少苦头。”

蒙诏无语,他知道陈汐说的是吕炎,沉默良久:“的确如此,我等既已为汉部将军,的确无需再分所谓秦人、草原人、或是什么人,该以汉人为名才是。”

吕炎确实倒霉,而且是倒霉到家地那种。他被挡在盘关前进不得,接连苦战之下只有张贺率领地精锐攻上盘关城墙一次,其余新编步军接连攻了三天都以失败告终。

盘关苦战,攻城大军士气低落,军中士卒不是中原人,是习惯了服从的草原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早该哗变。当然,吕炎深知这一点,他明白麾下士卒士气低落而没有哗变是因为什么,那些人原本就是奴隶,而奴隶在草原没有说话和抗拒命令地权力和胆气,只要不断他们的粮,他们就不会像中原军队有那么多有的没的情绪。

吕炎自己都说正因为是这种逆来顺受的军队他才敢一直强攻,不过连接几天强攻不克的窘境被卫氏朝鲜前来增援的三万军队打断。他明白侧翼被威胁的情况下再攻无济于事,还有被切断后路的危险,懊恼地放弃强攻进行龟缩,带着四万余残兵、丢下盘关前数千具尸体灰溜溜地退回了无虑城。

“我成了汉部第一个打败仗的统领!!!”

愤怒、郁闷、忧郁……

种种负面情绪到了听到甲贺豹军攻克卫氏朝鲜望平城、候城,携得胜之势进逼卫氏朝鲜辽东军事重镇辽阳城时,他竟然郁郁得生病了,昏迷之中仍然不忘碎碎念叨诸如“君上害我”“君上把好处给了甲贺”“我心甚痛”等等的苦闷话。

吕炎这一病西路军十二万多的军队攻势完全停滞下来,卫氏朝鲜主将卫达压力减缓之下拼命地加固城池,卫达还将麾下的军队从险渎城拨出两万人就近支援辽阳城的北路大将猛辰,这样一来连甲贺的攻势也受挫,豹军被挡在辽阳无法快速完成分割卫氏朝鲜疆土的战略意图。

与之吕炎麾下的军队相比豹军也是一支不擅攻城的军队,甲贺几次试探下得出辽阳城至少有十二万守军时自己被吓了一跳,他还不知道吕炎被挡在黑山、险渎、盘山一线无法前进的消息,他更加不知道吕炎郁郁之下生病的事实,择选围而不攻,等待吕炎西路军消息的决策。

负责进攻卫氏朝鲜的两位统领,他们一个刚硬十足、另一个却是谨慎过头,就此注定这个春季汉部对卫氏朝鲜的战争不会怎么顺利。

远在王俭城的卫蒙接到前线接报时一股脑从王座上蹦跳起来,他无视自己不战而丢辽东以西数百里国土、辽东以北两百多里平原、望平城、候城两城之失的事实,手舞足蹈:“好!甚善!将汉部残暴之军挡在辽东,待我全国动员,来年必将集百万雄兵逐汉部暴君林斌出辽地,唯我族我国独享辽地!”

卫氏朝鲜百官齐庆,上奏卫蒙重赏有功之臣,特别是要重赏去冬与林斌周旋的卫吉。

“唔……族叔(卫吉)立有大功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般地将匈奴劫去的大汉公主等人秘密带回,是该重赏!不过嘛,今时乃是大争之势,是否该先厚赏前线有战功的将军们啊?”

百官恭敬称善……

卫蒙似乎想起了一些什么突然击掌道:“本王有一策于诸臣共议。”他看一眼表情不悦的卫吉,“族叔巧妙地带回大汉公主立有大功本王是不会忘记的……不过嘛,带回了大汉公主应该利用起来,族叔说说该怎么利用啊?”

卫吉心里的确不爽,他也没故意作态,闷声直言:“可命人分别告于大汉天子和林斌,林斌若知公主在我手,必然审慎,毕竟公主是在他境内失踪,不想得罪汉国必要赎回;大汉天子知晓公主在我手,必会迁怒林斌,使其进一步交恶。如此……汉部与汉国必成水火,一旦如此,我主尽可远观汉部与汉国交战使其两败俱伤。我主待备战妥当,将公主送还汉国以示交好,汉国只求脸面不会吞我辽地,灭掉林斌我主尽可独享辽地也!”

卫蒙大喜,宽慰道:“就如此办吧!”

……而在此时,林斌正立马草原等待匈奴敌军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