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第一百九十七章 洗涤心境(2 / 2)

孔明伸手在怀中摸了一下,居然有一本线装本的《三字经》。看来,这个放羊的小孩出生也许不算富贵,却有着受教育的机会,也算是有一些机遇了。

一本《三字经》对于孔明来说,就连启蒙的读物都算不上,但是孔明却津津有味的翻看起来,仿佛只要闻到那淡淡的墨香味,就能够让他平静下来。

春去秋来,岁月流逝,放羊的小孩渐渐长大,他手中的读物也从《三字经》,渐渐变成了《大学》、《中庸》、《论语》等,而且这放羊的小孩一步一步的经过乡试、县试、府试,一举夺得举人中的头名解元,外放为了一县之地的正印父母官。

孔明所处的三国时代,还没有实行科举制度,因此这样的经历对于孔明来说,也算是生平头一次。不过,以孔明经天纬地之才,治理区区一县之地,又有何难度呢?

三年之后,孔明辖下之县,可以说是路不失遗、夜不闭户,家家户户丰衣足食,不论是农业还是文教,几乎都可以说是达到县这一级的极致,而税赋之足更是位列全国所有县中第一,使得孔明的考评之佳,达到了全部满值的惊人程度。

积功之下,孔明升任一州知府之位,同样是展现出了惊人才干,不到五年时间,孔明治下的州府就已经被称颂为天下第一府,繁华热闹程度更胜京城,而天下三成左右的税赋皆出自于孔明辖下的一府之地。

可以说,孔明所表现出来的干练之才,已经惊动了全天下,几乎所有的官府中人都认定孔明有着一国之相才!

而事实上,孔明在不足三十岁的时候,就顺利入阁拜相,成为了整个天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身居宰相之位,孔明内整吏治,改善民生,外则远交近攻,操练兵马,横扫蛮夷,扬中土天朝之威于海内外,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王朝盛世。

积孔明从政三十年之功后,天下一统,四夷臣服,百姓们安居乐业,国泰民安,使得中土天朝呈现出旷古未有之强盛,几达天下大同的境界。

立下如此盖世奇功的孔明,在坊间已有传闻,说其功高盖主,再加上民心所向,只需要登高振臂一呼,改朝换代只不过是旦夕间的事情。可偏偏这个时候的孔明却告老还乡,辞归故里,以养羊打渔为乐,彻底的退出了朝堂之争,远离了权利的旋涡,留下了一个永世无法超越的完美文臣典范。

即使孔明再也不参与朝争,但是历代帝王皆称孔明为帝师,而成为四任帝王的帝师也可以说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成就。

孔明高寿至九十有余,最终走到了生命尽头,弥留之际后世子孙请孔明为自己的生平写些什么,以便于刻碑立传流传于后世。

回光返照的孔明强行起身,手握毛笔正准备写下“百盛天孔明!”这五个大字时,却是突然间为之一愣。

百盛天??!!

当这样的三个字出现在孔明的脑海中时,无数的记忆再度像是潮水一样的涌出来。

原来在这个世界以凡人的身份生活了这么久,孔明几乎忘记了自己修炼者的身份,差一点真的就这么结束了自己凡俗的一生!

回想起前程往事,孔明不由得对封神玉阙的玄妙更感兴趣了。

先前出现三国时期的幻境,可以补足孔明心境上的遗憾,对于孔明来说自然是大有好处。至于接下来的幻境,却又让孔明以平凡人的身份渡过了一生,使得他的心境能够返朴归真,这对孔明的心境提升也是有着极佳效果的。

如果孔明满足于这样的提升,并没有及时的醒悟过来,而是直接将自己的名字写下,多半也就在封神玉阙上留名,结束了在封神玉阙中的磨练。

虽然就这么在封神玉阙上留名,对于孔明来说已经是好处极大了,但经历更多,在心境上的提升岂不是更大?

当下孔明神智尽皆清明,抛下手中的毛笔,长笑一声道:“坦坦荡荡一生,有何可写?不如留白,任由后人评说。”

随着孔明的话音一落,四周的景象再度变化,孔明充当了一世之能吏的这个世界消失不见,又一个对孔明而言相当于完全陌生的世界出现了。

这是一个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世界,哪怕孔明眼前的一方天地是再怎么寻常不过的蓝天白云,也给人一种特别的舒爽感觉,仿佛天地间有着一种未知的能量,一直在洗涤着孔明的全身。

出现在这样一个世界中的孔明,依然是从小孩的时代开始,看上去顶多也就七、八岁的模样。不过,七、八岁的孔明,却显然有着不同寻常之处,因为他就这么仰躺在一头青牛的背上,安静的看着天上的蓝天白云。

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牧童,这时也自有一股悠然出尘之气!(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ps:感谢ufgw同学本月的再一次打赏,谢谢你一直以来对本书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