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争(上)(2 / 2)

本来尼古拉二世就对自己连续向华东退让绥协就心怀怨气,因此这次决定不再像华东退让,而这时俄囩驻乌苏里台领事馆的波波夫上校,又连续向圣彼得堡发电,极力建议协助海山,收复库伦,救出哲布尊丹巴八世,这样蒙古的局势尚有可为,于是尼古拉二世也不顾众多大臣的反对,下令波波夫,任命他为俄国驻蒙古军队的总指挥,帮助海山复夺库伦。不过尼古拉二世总算不保持着一丝理智,没有下令远东的驻军参战,仅仅只是出动在蒙古地区的领事馆驻军,否则就是和华东全面开战了。

除了库伦、乌苏里台城之外,俄国还在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等地均设有领事馆,每个领事馆的驻军少则百余人,多则200多人,虽然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将所有领事馆的士兵都集中起来,但也招集了3、400人,免强可以编成一个营。

同时俄国又以华东攻击驻库伦领事为由,在国际上疯狂向华东施压,并且还拉上清廷一起,大肆制造华东不守规则、侵略的舆论。

而失去了蒙古,对于清廷来说,这不仅仅是国家领地、颜面的重大损失,而且原来蒙古还是清廷许多权贵的退路,因为满蒙之间的联姻十分频密,满族权贵之家,多少都有几门蒙古的亲戚,但这一来彻底断绝了清廷权贵的后路,同时也再度感受到华东咄咄逼人的气势。当然如果没有俄国的支持,清廷也未必敢如此高调指责华东,正是俄国表示了对清廷的全力支持,才让清廷有了狐假虎威的底气。

虽然俄国、淸廷这样上窜下跳,改变不了蒙古的大局,但华东在舆论方面也是绝不会认怂的,因此自然是奋力反击,一方面搬出哲布尊丹巴八世,让他频繁发言,都是支持华东,指责俄国、清廷的言论,虽然谁都知道,现在哲布尊丹巴八世就是一个傀儡,华东让他说什么就说的,甚致这些话是不是他说都不能确定,但华东就是打着哲布尊丹巴八世的名议,还是有相当大的说服力的,另一方面又指责俄国领事馆从事支持、的行动,以此证明华东攻击俄国领事馆的正当性。

当然,嘴炮怎么打都可以,关建还是要看战场上的表现,因此欧阳隆兴的队伍刚到库伦,就收到了青岛的命令,要求他尽快歼灭海山的队伍。

而对陈金刚来说,欧阳隆兴的队伍来得确实十分极时,这到不是说海山的队伍战斗力有多强,多难对付,而是陈金刚带的装甲摩机化部队的油料快用光了。

装甲摩机化部队对后勤的依赖极大,而其中对油料的依赖,就占去了后勤的一大半。陈金刚的部队当然也带来一些备用的油料,但远途奔袭1300余公里,到达库伦时油料已用去了大半。而在占领了库伦之后,为了保持对库伦居民,由其是对哲布尊丹巴八世以及权贵的威摄力,同时也是为了防止新的敌人来复夺库伦,因此坦克、装甲车必须不断在库伦城内外巡视、活动,而这些行动都需要消耗油料。

幸好是骑兵团极时的赶到了库伦,接替了巡逻,探视的工作,坦克、装甲车仅仅只用进行少量保持威摄力的活动就行了,这样才大大节省了油料的消耗。

不过这时装甲摩机化部队所剩的油料已然不多了,因此陈金刚决定,只保持一个坦克营、一个摩机营的活动能力,其他坦克、装甲车只保留少量油料,只确保基本的活动能力,并分布在库伦城区的内外要点驻守,但一般情况下不再开动,实际就是当固定的火力点使用,另外还留下十辆卡车做为机动力量使用,其他的卡车均抽光所有油料,供应坦克、装甲车使用。这样才总算是坚持到了欧阳隆兴的队伍到达。

这次欧阳隆兴带来的物资中,油料占去一半以上,除去来时途中使用,以及卡车回程所需要,还有30车,足足70多吨油料,平均每辆车可以分配到500公斤左右的油料,足够让所有装甲摩机化部队的动力重新充沛起来,而只要是坦克、装甲车能够重新动起来,当然也就不用再担心海山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