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一章 清廷末日(十五)(2 / 2)

不过当年光绪虽然落迫,但还是万乘之尊的皇帝,见秦铮时在名议上还是召见,两人见面时尽管秦铮尽力做到不卑不亢,但终究还是有上下之分的,秦铮见了光绪,必须要称皇上或万岁,而光绪对秦铮则是以卿相称,尊卑之意十分明显。但现在两人可以算是彻底易位,光绪由高高在上的皇帝变成了阶下之囚,而秦铮对光绪的称呼也变成了“载湉先生”。</p>

虽然光绪这些年来没有和华东政*府的人直接接触,但对华东政*府的事情还是了解不少,知道秦铮在华东政*府的正式职务是元老议院议长,光绪对近代国家的政*府机构到是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这是一个什么职务,另外秦铮在华东政*府中,通常也被尊称 “政委”,光绪也知道,这是华东政*府的一个军职,大体相当于监军兼参赞军机一类的职务。不过现在让光绪以这两种职务来称呼秦铮,还真有些说不出口,毕竟现在光绪还有些放不下自己的皇帝身份,那怕是己成为阶下囚。因此光绪迟疑了一下,才道:“秦…秦先生。”</p>

秦铮听了,也不以为怪,道:“请坐,坐下好说话。”</p>

两人在秦铮办公室的沙发上就座,光绪还有几分拘谨,而且也是习惯性的挺直腰,端然正坐,秦铮则是靠在沙发背上,放松得多。看起来到像是一个新员工向领导汇报工作一样。</p>

秦铮道:“载湉先生,这段时间还能习惯吗?”</p>

光绪苦笑了一声,道:“被俘之人,还能有什么可说的,只能随遇而安了。”</p>

秦铮点了点头,道:“你能这样想就好,俘虏营的条件确实是要比你在皇宫里当皇帝的时候差了不少,但凭心而论,和其他人相比,条件还算是好的,虽然你是清朝的皇帝,但在我们这里,你只是一个普通的俘虏,和其他人没有什么两样!只是我们考虑到要你立刻接受现在的身份转变,显然是不现实的,毕竟一个人几十年的习惯,不是容易那么快就改过来,因此才给你一些特殊一点的照顾,让你有一段过渡的时间,但也希望你能尽快改变,适应新的身份,新的生活,毕竟这些特殊照顾也不会太久。”</p>

光绪底下头去,秦铮的这些话当然是十分刺耳,但现在自已确实己不是皇帝,又能如何,只能忍气吞声,又迟疑了一会儿,光绪才道:“秦先生,有一件事情,我始终不能理解,希望您能够为我指点迷径。”</p>

秦铮点头道:“哦!是什么问题,我不敢说什么指点,但也能尽我的学识,说说我的看法意见,对你也许有一点参考作用。”</p>

光绪沉吟了一会,才道:“秦先生,贵众原是先朝旧民,并非我大清的子民,而且从海外归来之时,朝廷正值危难之际,是贵众归来,力抗八国联军,收复京师,才使朝廷免于覆复,功不可谓不高。但朝廷对贵众亦不可谓不厚,将山东一省封于贵众,可自行设官置吏,形似蕃镇,这样殊荣,只有我大清入关之时,才曾有过。我自认为这样的厚封也足可对得起贵众之功了,而以贵众之材,如果尽心扶佐我大清,不难驱逐各国势力,并使我大清中兴,而贵众亦可流苏百世,名垂青史,成为后世之楷模。”</p>

顿了一顿,光绪又道:“虽然那时大清是太后当政,我的大权旁落,但以贵众之力,不难清君侧,正朝纲,去奸邪,扶真君,秉正气,立新法,然后君臣齐力,励精图治,殖产兴业,让我大清可以富国强兵,傲视诸国,但贵众为何定要反我大清,灭之而后快呢!而且我看贵众成势之后,也并未恢复先朝旧制,可见并非是为先朝尽忠。如今大清的大势己去,不可挽回,但这个疑团一直在我心里,百思不得其解,还请秦先生能为我释惑一二。”</p>

说完了这一番话之后,光绪也长长出了一口气,这些话在他被俘时也问过杨瑞,当时杨瑞没有回答他,反而怼了他一顿,说华东政*府的领土都是自己打下来的,并不是清廷赏赐的。而后来光绪回想,这番话也不算错,无论是天津、山东、上海、东北都是华东政*府打下来的,只是有的是华东政*府从洋人手里夺回来的,有时则是抢的清廷,因此今天对秦铮又问了这个问题,不过也做了一些改动,但大体的意思是一样的。</p>

秦铮道:“我明白你的想法,也可以为你解答。”</p>

光绪本来心里还有些忐忑,生怕秦铮会发火,说自已还放不下皇帝的架子,但听到秦铮说可以为自己解答,也不由精神一振,不管怎么说,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好几年,现在总算可以知道答案了,虽然不可能再扭转局面,但也能了结自己的一块心病。</p>

秦铮道:“载湉先生,首先我要说明一点,我们华东政*府对你个人其实是并没有什么恶意的,虽然在你当皇帝的时间内,清廷对内对外都无所建树,而且还进一步丧权辱国,每况愈下,使中国的苦难进一步的加深,但凭心而论,这一切后果不应该由你来负责,因为你虽然是皇帝,但不过是个傀儡皇帝,并没有实权,而真正掌握政局的是叶赫那拉氏,这些责任应该是由她来负。相反,我们对你的际遇还十分同情,这个皇帝当得恐怕并不怎么舒心。”</p>

光绪听了以后,也颇有一些感动,但心里的不解则更重,忍不住问道:“即然如此,那么你们为什么不出兵清君侧,正朝纲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