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一章 琼华宴(2 / 2)

诸天封神录 渝州清隐 4871 字 2019-10-24

这可是大昊之主对他们的告诫,如果不放在眼里,记在心里,反倒以为当官后就可以为所欲为,那下场肯定不妙。

“陛下金玉良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此乃做人、为官之准则也!”

高子正本来陪着姜尚来参加琼华宴,却听到了姜尚对这些进士的劝诫之言,心中颇为认同,所以端起酒杯,对姜尚敬酒。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此言朕每每读之,都觉得有所感悟。

这就是朕为何要重用法家的缘故。

儒家讲仁义,推崇人治。

而人治,归根究底就落在官吏的贤明与否上。

譬如盗一文铜钱,很多人不以为然,因为太少了,少到连一个烧饼都买不了。

这位窃者遇到儒家官吏,若是偏于仁厚的,可能当即赦免其盗罪,然后还会详细了解对方为何为盗,帮助解决对方困难;遇到憎恶盗窃的,则可能被判重刑。

这就是儒家之治,看的是人治,人不同,标准不同,在万民眼中,就容易有失公允。

而法家则不同,譬如当今之法已定,盗一千文及以下者,需赔被盗者损失,并关押十五天,处以十五天劳教之惩;

盗千文以上,万文以下者,赔损,监一年;

盗万文以上又有一个量刑标准,故而有法可依,则民畏罚而不为盗,可肃一朝之风气。”

姜尚与高子正的对话,并未避开这四百进士。

对这些进士而言,他们也算知道了当今陛下的行事风格与部分主张。

“但量刑之重,身服心不服,欲改风气,还需以人治为根本。

儒为根,法为用,难道不比陛下重法强?”

高子正身为儒家大佬,又是从龙功臣,涉及到这些理念时,对姜尚没有丝毫客气,毫不畏惧地与之相争。

“法为本,儒为道,墨为工,道为术,兵为护,百家以为用,此朕之治政之道。

以法约束万民,以儒教导万民,以墨创造利民之工具,以道家方便万民,以兵家护民护国护道,以百家服务万民。

这与高爱卿的儒本法用比起来,难道不好么?

高爱卿一味推崇以儒为根本,失之公心了啊!”

姜尚故意这般说,就是想在这些新的四百进士中,留下自己的理念。

这些进士听到他的这番话后,为了升官也好,为了其他也罢,终究会不断深研下去。

“臣失言!”

高子正摇头,有些心灰意冷地说道。

看来大昊一朝,儒家想要获得大乾那等天下第一家的地位,是痴心妄想了!

今后百家并起,也不知天下何去何从。

借高子正做筏,姜尚将自己的为政理念灌输给了四百进士,也达到了他这次设琼华宴的目的。

之后姜尚敬了这四百进士一杯酒后,就从琼华宴离开,把宴会的主角地位重新还给了四百进士。

这四百进士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姜尚留在琼华宴上,他们怎能喝得尽兴。

有这琼华宴上的一席话,相信朝中格局又会出现变化。

第二日,姜尚破例又在无极殿接见了这四百进士。

这次接见,是给这四百进士赐官。

那一百武进士带着各自的委任书前往相应的岗位,有些出任边军营正,有些出任县尉。

而那三百进士,则依据名次不同,分别下放到地方为吏、为官,让他们积累做事的经验。

唯有取得前十的,才留在京都,在六部衙门行走。

而后,凡大昊科举,皆以此为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