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一章 清晰(2 / 2)

当然,为了构筑山城里的棚户区,也为了防止河对面的鞑子在将来的战争中使出放火烧山,西高丽城子山上山下方圆数里的树木,都已经被安应昌所部砍伐得干干净净了。

站在西高丽城子山的最高处,杨振拿着千里镜往北了望,在阴风怒号的旷野上,隐约可见安应昌等人所说的满鞑子屯垦的庄田。

杨振已经从安应昌等人的报告之中,知道满鞑子在英纳河以北以及石咀子河两岸开的田庄,主要是以镶蓝旗鞑子的朝人包衣阿哈以及镶蓝旗汉军的庄田为主。

在这些新辟的鞑子庄田之中,满鞑子的包衣阿哈们,种植的农作物除了常见的高粱米之外,主要就是水稻。

眼下已是深秋季节,寒露的节气已过,山上红叶遍地,草木萧瑟,若在后世,此时正该是北方收高粱收晚稻的农忙时节。

再看看安应昌所部老弱在西高丽城子山下与英纳河以南地带开辟的农田上高粱穗子依然泛红,稻谷已经发黄,杨振的脑海里顿时生出一个念头来。

这时,就见他突然放下了手里举着的千里镜,紧了紧身上厚实的兜帽披风,对随行的诸将说道:

“有句谚语说,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算算节气,今日已是九月初八,寒露已过,该收秋了。”

祖克勇、安应昌、张臣这些人没有一个是农户出身,对于农事谚语歌谣之类的东西,自然并不在行。

这一日他们跟着杨振巡视英纳河沿线的防务,所关注的重点都是英纳河沿线防务方面的优劣与漏洞以及人马过冬的粮食、被服、柴薪与马匹的草料等问题。

他们很少往什么种麦摘花打豆的节气上想问题,毕竟辽东地方也不怎么种棉种豆啊。

至于麦子,辽东地方当然是种的,军户出身的张臣是知道的,可是也并非在这个时节种麦子啊。

所以,众人跟在杨振的身后往北眺望,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军与满鞑子军队之间的攻守问题,突然间听见杨振说了这么一句“该收秋了”,一时尽皆茫然。

“都督的意思是,过了寒露,咱们应该下令金海镇五路各地尽快采收番薯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