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劝说张献忠(2 / 2)

定国 常欢乐 4193 字 2019-10-30

张献忠想了半天,迟疑地问道:“难道是黄巢没运气,朱元璋有运气?”

李定国摇摇头:“父帅,运气这种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咱们要找到可以把握的东西。在我看来,他们最大的区别就是黄巢没有根,朱元璋有根。”

张献忠扯了扯黄须,疑惑道:“什么有根没跟的,你到底嘛意思?”

李定国苦笑于自己表达不清,忙回答张献忠的问题:“根,指的是根据地。群雄割据争霸时代,有根据地者胜,无根据地者虽然盛极一时最终还得惨败。如楚汉争霸时的刘邦项羽,刘邦据关中蜀地,虽屡败于项羽,犹能转败为胜最终称皇。如刘秀据河北、李渊据太原、朱元璋据南京,皆深根固本、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遂得天下。黄巢发自江南,蔓衍于各省,望屋而食,奔走不停,未尝据城邑为巢**,故世人称之为流贼。如当时朝廷减免赋税、坚壁清粮、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围追堵截、分化贼众,黄巢无能为也。”

看张献忠陷入沉思,李定国决意再添油加醋一番:“现中原大地经多年兵灾,已成焦土,争之无益;巴蜀乐土,尚未重创,可据而有之,以待天下有变,成就大业;江南数十州府,民殷物富,乃未经兵祸之区,仅有小股流军,若派人连结,则传檄可定。为今之计,取江南为上策,据巴蜀为中策,再图北上扰乱中原就是下策。”

张献忠猛抬头,笑道:“定国,刚才你那番话跟潘独鳌潘军师说过的一样,想当年我攻占应城,将他招募麾下。当时他就对我说过类似这番话。当时我颇为心动,便说,江南虽好,然取到手上又怎么守住,还是依照中策,咱们先中策而后图上策。当时在应城的时候,我有十万兵马,当然可以这样想,现在呢,三万人马,兵器不足,能逃脱左良玉的追击就算好的了,其他的不敢多想。”

张献忠说到这里,脸上露出一种苦涩的笑容道:“我怎不知世人皆目我等为流贼走寇,怎奈何我只知这样作战,如若像朱元璋那般行事,我不能为。兄弟们也都习惯了这种生涯,让他们安定下来,稳扎稳打,怕是难以说服。那个曹操罗汝才曾说过,吾等横行天下为快耳,何专土为?”

张献忠说道这里,指了指地图:“我们从这里到这里,一夜奔袭三百里,攻敌之未防,屡屡得手,长途奔袭乃我之长处,守城发展乃我之短处,何必舍长而就短?”张献忠的部队里骑兵比例相当高,他们每到一处最先抢掠的就是马匹或骡子,以此充作坐骑。

李定国知晓自己暂时还劝不动张献忠,便不想再劝了,低头称是。

张献忠满意地点了点头,问道:“那你还有什么别的想法吗?”

李定国想一想道:“孩儿一点粗陋见解。现在义军有十几支,如果光是我们一支或者是我们首先起兵,朝廷都会发重兵过来围剿,到时候我们就要对抗朝廷几十万兵马,其他义军则坐收渔翁之利。我们要先联系一下他们,最好是李自成等人先发兵了,我们等朝廷兵马去围剿他们了,我们再乘虚而起。”

张献忠笑道:“你的想法很好,徐以显、潘独鏊两位军师也提出了,我也派人前去联系了其他十几家义军。大多数的回应就是等我们起兵了他们响应,而刘国能这混蛋根本不理会,我怀疑这家伙已经真正投向了朝廷,甚至已经将我的书信呈递给了上面,现在朝廷没准正在调兵遣将准备偷袭与我,所以我们根本没时间等剩下那些人的回应,必须先要起兵。现在能指望上的只有罗汝才。”

李定国闻言愣住了,他原本以为这次起义是李自成怂恿张献忠带头的,谁知道是张献忠暴露痕迹,不得不为之。同样,跟历史上不同的是,这次李自成尚未恢复完全,其他各路义军各怀鬼胎,唯有狡诈的“曹操”罗汝才像个爷们。

张献忠哈哈笑道:“那些家伙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不能雪中送炭,只能锦上添花,现在是指望不上的,只能靠我们自己。”

李定国拍了拍脑袋:“孩儿脑袋还有些疼痛,思虑不周之处还请父帅谅解。”

张献忠笑道:“定国,回去好好歇息,你们在初十那天,把那些事情赶快办好,我们好早些到房县跟曹操回合。”李定国受命告辞,前往自己的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