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进军悉尼(2 / 2)

帝国风云 闪烁 5395 字 2019-11-09

当然,这也不能怪陆战队作战不力。

事实上,当时的陆战队与战后的陆战队有很大的区别。

虽然在装备体系上,中国海军陆战队与陆军非常相似,或者说是为了减少在研制装备上的开支,中国海军陆战队一直依靠陆军,除了两栖车辆是单独研制的之外,其他的主战装备均来自陆军。别的不说,连陆战队的制式步枪也与陆军通用。但是在具体的编制上,陆战队与陆军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主要就是陆战队没有单独的装甲部队,其装甲力量大多分散编制在步兵营里面。

这种编制方式,也正是陆战队为了适应战场环境而独有的特点。

要知道,陆战队在上岸之后,就得面对强大的敌人,而且身后就是大海,根本没有后撤空间,必须与敌人争夺每一块阵地。在这种情况下,步兵显然不可能等到装甲部队上岸之后再发动进攻。如此一来,也就不能把装甲力量单独编成作战部队,必须交给步兵,使其能够及时发挥作用。

可以说,陆战队的编制更适合进行小规模战斗。

如果用于大规模进攻,那么陆战队的编制、特别是对装甲力量的使用就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

也正是如此,陆战队更适合在沿海地区活动。

深入内陆的话,陆战队的战斗力就不如陆军了。

在此之前,中**队在西南太平洋上的进攻作战行动一直秉承着这个原则,即陆战队只负责夺取滩头阵地,在站稳了脚跟之后就把陆军作战部队送上岸,让陆军去对付那些躲在岛屿腹地里的敌人。

问题是,这次的情况截然不同。

原因很简单,这次攻打的不是一座面积狭小的岛屿,而是有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澳洲大陆。

按照战区司令部制订的作战计划,要等到陆战队夺取了悉尼港之后,陆军才会上岸。

原因也很简单,这次陆军名义上动用的是步兵师,但是十二个师中,有六个实际上是货真价实的装甲师,另外六个师的装备水准也远高于步兵师,相当于德军与俄军中的摩托化步兵师。

也就是说,这些陆军部队有大量难以直接送上海滩的重装备。

要让其发挥出战斗力,就得多去港口,让其在港口上岸,然后投入战斗。如果强行在海滩上岸的话,其战斗力肯定会大打折扣。此外,装甲部队的物资消耗量比步兵部队高,也就更有必要以港口为支承点发起进攻。

也正是如此,才由陆战队承担了夺取悉尼港的重任。

事实上,这也是陆战队在攻打澳洲大陆的战斗中唯一的大规模进攻行动,在攻占了悉尼港之后,陆战队就没再参加主要作战行动,仅负责为陆军守住后方基地,并且协助陆军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

显然,陆战队在两天里推进二十公里,并不算慢,以陆战队的水准来说已经很快了。

三月十八rì,攻打悉尼港的战斗开始。

此时,第五陆战师已经撤了下去,准确的说是在滩头阵地上做临时休整,同时负责为其他陆战师提供后勤保障。

负责进攻悉尼港的是第三陆战师与第七陆战师,此外还有第九陆战师的一部分。

当时,三个陆战师的总兵力在四万五千左右。

可以说,这已经是一支非常庞大的兵力了。要知道,在海军的火力打击下,美澳联军一直无法向悉尼港大举增兵,当时负责守卫悉尼港的美澳军人总共还不到三万,而且其中只有一个美军师。

只是,战斗依然打了五天。

必须承认,陆战队并不适合执行攻坚任务,主要就是没有强大的装甲力量,在面对敌人的防御阵地时,陆战队往往会束手无策。

所幸的是,美澳联军的战斗力也不怎么样,士气更加低落。

如果美澳联军的士气不成问题的话,恐怕中国陆战队会在悉尼港外呆上半个月,需要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才能攻占这座极为重要的港口。也就是说,美澳联军没有守住悉尼港不是中国陆战队强大,而是自身出了问题。在这五天的战斗中,至少有四千名美军官兵在没有受伤、也没有丧失战斗力的情况下向中**队投降。有趣的是,澳军中投降的官兵反而不是很多。

这也可以理解。

美军官兵根本不知道保卫澳洲大陆有什么意义,而澳军官兵是在保卫自己的家园。

三月二十三rì,中国陆战队攻占了悉尼港。

到此,登陆澳洲大陆的最关键一步终于走完,中**队终于在澳洲大陆上站稳了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