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航空兵收尾(2 / 2)

帝国风云 闪烁 5454 字 2019-11-09

虽然在八点过十分之前“威廉一世”号也挨了一枚十六英寸穿甲弹但是中弹部位是尾部主炮炮塔的顶部而炮塔顶部装甲的厚度高达二百四十毫米比战舰的水平装甲还要厚一些。

正是如此这枚十六英寸穿甲弹仅使“威廉一世”号的尾部主炮炮塔暂时丧失战斗力。

此外“腓特烈三世”号也挨了一枚十六英寸穿甲弹中弹部位是尾部的舵舱而且穿甲弹打穿了全部装甲钻进了舵舱。所幸的是这枚穿甲弹没有爆炸而且十多分钟后就被损管人员拆掉了引信。虽然“腓特烈三世”号在回到威廉港之后花了足足一个半月才修复了舰尾受到的损伤但是在当时并没有对其航行造成太大的影响因此“腓特烈三世”号依然能够全速撤退。

八点十五分左右第一批德军战机到达。

有趣的是这批战机中多数是战斗机只有三分之一是俯冲轰炸机。

事实这也是希恩斯的安排。

主要就是在希恩斯看来偷袭得手之后英国皇家空军肯定会全力出动因此天亮后首先得保证公海舰队不遭到轰炸也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战斗机。至于攻击本土舰队只要偷袭得手能否轰炸本土舰队都不重要了。如果偷袭没有得手那就更需要为公海舰队提供防空掩护协助其撤退。

这样一来自然要在第一批机群里安排足够多的战斗机。

当然对于攻击两艘战列舰来说只要有二十多架俯冲轰炸机就足够了。即便不能击沉两艘战列舰也至少能使其遭到重创。

很快希恩斯的部署就发挥了重大作用。

八点半不到在德军的俯冲轰炸机开始对付两艘美军战列舰的时候英国皇家空军的机群也来到了战场空。

与德军不同英军机群的主力是战术轰炸机。

显然英国皇家空军非常清楚此时最要紧的不是保护本土舰队而是要尽一切努力干掉公海舰队。

问题是德军的战斗机早已严阵以待。

更重要的是德军的战斗机得到了战舰的有力支援。

虽然“腓特烈三世”级在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为舰队航母护航但是鉴于太平洋战场的惨烈战斗以及中国海军提供的经验德军在这两艘战列舰都配备了完善的空战指挥系统。

也就是说两艘德舰都能够直接指挥战斗机作战。

更重要的是两艘德舰都有xìng能先进的对空搜索雷达能发现百公里外的机群也就能够让战斗机及时部署到位。

相反美舰就没有这个能力。

虽然两艘“南达科他”级也有xìng能先进的对空搜索雷达甚至为安装高shè炮火控雷达留出了位置也有配套的防空指挥系统但是这套系统只能与美军的战斗机配合而此时赶来的是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

更重要的是“马萨诸塞”号的对空搜索雷达已经在战斗中损毁。

当时只有“亚拉巴马”号的对空搜索雷达还能正常工作。

在只由一艘战舰指挥而且指挥系统还不够灵便的情况下英军战机的作战效率显然比不德军战机。

此外英军也没有多少战斗机。

结果就是英军机群在距离德舰还有四十公里的时候就遭到拦截而少数突破了德军战斗机拦截的英军战机在逼近德舰之后还得面对强大的防空炮火以及在八点四十五分赶到的第二批德军战机。

事实当时英军战机甚至没法掩护两艘美舰。

这场战斗从一开始就对英军极为不利。

八点五十分在第二支德军机群赶到之后两艘美舰选择了撤退。要知道第二支英军机群要到九点半之后才能到达。

继续追击不但没有任何好处还有可能付出惨重代价。

事实此时两艘美舰已经付出了代价。“马萨诸塞”号被四枚炸弹击中“亚拉巴马”号则挨了三枚炸弹。

可惜的是德军使用的是二百五十公斤级航空炸弹。

在太平洋战场中国海军航空兵早就发现二百五十公斤级航空炸弹的威力偏小不足以对付快速战列舰。要知道从一九四二年底开始中国海军就基本淘汰了这种炸弹全部换了五百公斤级航空穿甲弹而库存的二百五十公斤级航空炸弹全部移交给了对地支援部队。

美舰选择撤退希恩斯也无心恋战。

要知道谁也不清楚英国皇家空军出动了多少战机。

到此震惊世界的“多佛海战”宣告结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