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 遭遇战(2 / 2)

帝国风云 闪烁 4818 字 2019-11-09

当时该侦察连并不知道贝米内特只有这一个美军侦察连第四十一装甲师的主力还在数十公里外的布鲁顿。

这场战斗非常直接的反映出中国海军陆战队的坦克不够强大特别是中型坦克。

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在大战爆发前中国海军陆战队并没有自行研制坦克而是一直使用陆军的坦克某些时候出资参与陆军的坦克研制计划。大战期间陆战队则参与了陆军几乎所有坦克战车的研制工作而且获得了采购权。只是在新式装备的研制中陆战队的权限在陆军之后导致陆战队的采购权也在陆军之后。由此产生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陆战队获得的往往是已经过时的装备。

整个大战期间最先进的坦克战车肯定是优先提供给陆军。

某些时候陆战队还能得到先进坦克可是绝大部分时候陆战队能够得到的只是被陆军淘汰掉的装备。更要命的是陆战队一直在扩军而装备的采购速度远远跟不所以很多时候不得不接收陆军的二手货。

当时陆战队的坦克战车中有半数来自陆军。

虽然这些坦克战车都得到了很好的保养维护而且服役时间也不算长再使用十年也不是问题但是大战期间坦克战车的xìng能rì新月异很多坦克在服役一年之后就会面对被淘汰的尴尬局面。

结果就是陆战队获得的总是已经被淘汰、或者是即将被淘汰的坦克。

在战场这个问题体现得极为严重。

比如当时陆战队的中型坦克以“猎豹”为主而这种坦克的xìng能仅于德军的四号坦克相当实际就是四号坦克的众多中国中的一种xìng能已经严重落后配备是七十毫米坦克炮而不是最新式的八十毫米坦克炮更不是威力强大的九十毫米坦克炮在与敌人的新式中型坦克比如“超级谢尔曼”交战的时候非常吃力往往要把距离缩短到八百米才能打穿对手的正面装甲而“超级谢尔曼”能在两千米外干掉“猎豹”让“猎豹”在很多时候都只能被动挨打。

更要命的是陆战队并不是很重视这些问题。

主要就是在登陆作战中即便是xìng能已经落后的坦克依然能够轻而易举的摧毁敌人的固定火力点。更重要的是在绝大部分时候陆战队的装甲部队都能够得到舰队与航空兵的支援。也就是说即便坦克的xìng能稍微差一些也能够依靠火力支援弥补甚至以此避免与敌人的坦克面对面的交战。在绝大部分时候陆战队的坦克充当的是占领战场的角sè而不是与敌人进行决战。

此外陆战队的整体装备水平较差还与正在缩减的军费开支有关。

要知道当时陆军已经停止采购新式坦克因此陆战队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就能够买到新式坦克。可惜的是陆战队在裁军浪cháo中不但没有缩减兵力规模反而在扩大也就没有足够多的资金去采购新式装备。为了维持规模庞大的作战部队陆战队甚至得主动要求获得陆军在裁军中退下来的二手货。

在这场战斗中第三陆战师侦察应的主要问题就是坦克太差。

如果当时第三陆战师装备的是“东北虎”式中型坦克那么战斗将会有另外一个结果。

连第三陆战师装备的都是已经被陆军淘汰的坦克那么其他陆战师就可想而知了。

从某种意义讲这也正是推动陆战队进行编制改革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装备xìng能不如对手的情况下如果不在编制做章那么陆战队将遭遇更多的挫折也将在战场付出更大的代价。

所幸的是在这个战场作战的不仅仅是陆战队。

事实在整个大战期间中国海军陆战队拥有的装备都算不先进但是却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原因很简单中国海军陆战队是最擅长协同作战的部队。

不管是在攻打岛屿的战斗中、还是在面向大陆的登陆作战行动中中国海军陆战队总是能够与其他部队协同作战尽可能的利用其他部队提供的支援在逆境中挑战敌人并且获得最终的胜利。

显然这也正是陆战队的jīng神。

任何一名陆战队官兵都知道从他们踏敌人海滩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得在逆境中作战并且用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最终的胜利。(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