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丛林求生(2 / 2)

帝国风云 闪烁 5751 字 2019-11-09

陈振声是幸运的,因为他只是被一棵不算太高的大树给挂住了,而且在下坠的时候没有撞上粗壮的树枝,也就没有受伤。

至于搭档阎国勇是否幸运,陈振声就不知道了。

他只能祈祷,希望搭档没有受伤。

只是,他知道,祈祷的意义并不大。如果跳伞教官说的没错,在密林上空跳伞的负伤率高达百分之七十的话,那么阎国勇就很难幸免。

每走几十米,陈振声就会停下脚步,仔细倾听一阵。

虽然每一名飞行员都接受过野外生存训练,而且每年一次,其中包含了在热带雨林中求生的科目,但是陈振声接受训练的地点在中南半岛上,他对这片到处都是野生香蕉树的雨林非常陌生。

用教官的话来说,在热带雨林里,最大的敌人不是毒蛇与猛兽、也不是敌人,而是糟糕的气候环境。

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大战期间,有很多在西南太平洋的岛屿上空被击落的飞行员,就是因为没有办法适应热带雨林的恶劣环境,没能坚持到获得营救的那一刻。战后,中国空军与海军航空兵还专门针对这个问题,为飞行员配备了热带雨林求生工具,并且要求每一名飞行员都必须接受热带雨林求生训练。

在求生的过程中,保存体力至关重要。

要知道,对于没有接受过特种侦察兵那么严格训练的飞行员来说,根本不可能在热带雨林里找到合适的事物。事实上,热带雨林里到处都是食物,只是绝大部分对人类来说都是有毒的。

无法从雨林里获取食物,就只能依靠求生背包里的食品,也就必须尽可能的保存体力。

见到挂在前方大树上的白sè降落伞,陈振声再次放慢了脚步,而且拔出了用来自卫的手枪。

“咕……咕……咕……”

听到灌木丛中发出的声响,陈振声松了口气。

这是配备给飞行员的一种类似于哨子的工具发出的声响,模仿了野生禽鸟的叫声,而且主要就用在这个时候。

“是我,别开枪。”

见到陈振声,阎国勇放下了手枪。

“你受伤了?”

“没有,还算幸运,只是擦破了点皮。”阎国勇从藏身的灌木丛里爬了出来,只是他的求生包不见了踪影。

“我们得离开这里,zhèng fǔ军的搜索部队很快就会到达。”

“老陈,我们得去飞机残骸那里。”

陈振声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阎国勇的意思。

因为座舱里的空间有限,所以大部分求生工具是放在位于左侧进气道前方的机身行李舱里面。这也是Q-59型舰载攻击机的独特之处。平时,这个小的行李舱,住要用来放置飞行员的一些个人物品,不用专门安排舰载运输机来为飞行员运送行李。只是,这个舱室的设计目的并非如此,而是用来放置求生工具与自卫武器的,以便飞行员在被击落之后有基本的求生能力。

显然,这个设计很不妥当。

原因很简单,飞行员真正需要用到求生工具的时候,与飞机的残骸恐怕隔着好几公里的距离。

再说了,如果有敌人在搜捕飞行员,那么肯定会首先奔向飞机残骸。

也正是如此,在此后的各种战术飞机上,就再也没有类似的设计了,求生设备都被集中放置在了飞行员的求生包里面,或者是放在弹shè座椅上。

两人要想获救,必须与后方取得联系,也就必须找到攻击机的残骸。

原因很简单,用于跟后方联系的电台就在行李舱内。

收拾好降落伞,两人出发了。

陈振声的求生背包里有一个小型无线电接收装置,能够接收到座机上的一部信号发shè器发出的短波信号,从而大致知道座机的坠落地点。在坠落之后,这部发shè器就会自动开始工作,不间断的发出信号。只是,其配备的电池最多只能使用十二个小时,如果地勤人员没有更换新电池,也许只能工作八个小时。也就是说,两名飞行员必须在此之前找到座机,获得求生工具。

两人不知道前方有多少危险,只是他们没有别的选择。

要想活下去,就必须冒险。

事实上,在这片敌人的丛林里,任何地方都不安全。如果留在某个地方等待救援,反而更容易被敌人发现。

陈振声清楚的记得,教官明确提到过。在丛林里面,最佳的求生方法就是不断转移,绝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呆得太久。只要不断的转移,而且定时与后方联系,营救部队自然会找到他们,而不是让他们去找营救部队。(未完待续)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