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重树历史 第七百一十三章 准备就绪(2 / 2)

杨度了头,道:“此人能掐会算,在三十年前便在京城颇有名气,后来卷入了维新变法中,只不过因为是旗人才保得一条ìng命。是个君主立宪制的支持者,不过后来不知他去了哪里了。”</p>

王茂如有些骄傲地道:“此人现在给我的孩子们做师傅。”</p>

杨度连忙恭贺道:“有此人做师傅,公子们将来必定都会成为栋梁之才。”</p>

王茂如哈哈一笑道:“哪里哪里,兔崽子们不让我cāo心就行,就怕他们将来成了纨绔子弟,败坏我家名声,届时我必定绝不留情。”几个家伙们吃完走了,夫人们也相继告辞,倒是宗欧临走的时候不忘了给王茂如磕了一个头才走,王茂如头赞许。</p>

等吃过了饭才是上午六多,王茂如与杨度一起上了车开往国防部。</p>

王茂如坐在车上笑道:“我家的几个崽子,宗鼎呢勇猛有余,不爱动脑子,我怕以后他被人利用啊。老三宗孚,喜欢读书,不过想得多了反倒勇气不足。倒是老四宗欧,别看他,骨子里有一股狠劲,有他娘家老祖宗成吉思汗的味道。”</p>

杨度笑道:“几个孩子里,我倒是喜欢宗孚,我不觉他勇气不足,反倒是心思多,将来必成大器。”</p>

王茂如哈哈一笑道:“能不能成器我也不知道,天知道吧,倒是都能平平安安地长大才好。”又看了一遍演讲稿,道:“皙子兄,这演讲稿……”</p>

“秀帅不满意?”杨度便问道,他哈哈一笑道:“可是内容不好?”</p>

“非也,非也!”王茂如道:“皙子兄可知今rì之宣布,是对全国听众,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国民听着,若是照着这演讲稿来读的话,有几人听得懂啊。咱们先这第一句,‘国者之器量国之运’实话别是普通百姓,就是识字的也不一定能真正懂得先生言下之意。咱们国家文盲比识字的多得多,识字的人中,读得懂古文的更是只有那些老秀才们,世家之徒,受过良好古文教育的人才懂。皙子兄之大才的确是没得多,若是三百年前,这篇檄文定能振聋发聩。但自从取缔科举之后,学习古文者少之又少,反倒是学习洋文者越来越多。大多数人只是认识个字儿而已。”</p>

杨度笑着的脸一下子僵住了,过了一会儿放下扇子很是尴尬地笑了,倒是没想到这些,昨晚王茂如布置他的任务,他花了一晚上才完成,还以为文字优美辞藻华丽堪称八股之jīng髓,昔rì科考所学之才华没有浪费和忘记。却不想王茂如看了一遍就否定了,否定的原因简单无比:他写的太复杂了,百姓们听不懂。是啊,王茂如要对全国百姓宣讲,他文风华丽的檄文便没了用处。杨度苦笑道:“早知如此,便写了大白话好了。”</p>

王茂如哈哈一笑,道:“一切好,看了一遍你的稿子,我有所感悟,其实我直接翻译就行,他们不懂得古文,我可以直接翻译成白话文嘛,哈哈哈哈。”</p>

到了陆军部之后,王茂如直接来到了陆军部参谋部指挥司,指挥司早就架设好了电波电台,而主管文化的李子文难得地也在此等候着,道:“一切准备就绪。”</p>

</p>

王茂如了头,走过去坐在话筒之前,一个漂亮的女军官在另一个话筒前,王茂如仔细一看,这女子他倒是认得,居然是当初与马良等人一道来国防军的女军官吴明珠。时间还没有到,王茂如便对她道:“你是不是马良的同学?你叫……”</p>

“报告,属下吴明珠,现任指挥司六课副课长。”吴明珠道。</p>

马良也走了过来敬礼,笑道:“秀帅。”</p>

“你们老同学倒是现在还在一起工作啊。”王茂如笑道。</p>

马良道:“现在吴明珠是我的弟妹。”</p>

“弟妹?”</p>

马良又道:“她现在是赵宝昌的妻子,两人刚刚生下一个闺女。”</p>

吴明珠瞪了他一眼,嗔道:“多嘴。”</p>

王茂如也笑了,道:“很好嘛,青梅竹马,多好啊。赵宝昌这子脑子聪明,吴课长,你得看好了他,宣传司美女多,别让他被人抢走了。”</p>

吴明珠立即道:“他敢,我煽了他,把他扔进紫禁城伺候皇帝去。”</p>

众人忍不住大笑起来,过了一会儿时间到了,时间到了上午九整,大家立即各就各位,吴明珠坐在话筒之前整理好演讲稿,当李子文示意准备完毕之后,吴明珠的声音立即通过电波传递到中国各地。(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