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我们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2 / 2)

“你们还想怎么改进?”王茂如问。</p>

“四发动机改为双发动机,增大发动机的马力。如果将四发动机改为双发动机可以有效减轻飞机本身的重量甚至耗油量。”欧阳鹏一提到飞机便侃侃而谈口若悬河起来。给王茂如讲述了空军运输机的发展前景,很是让王茂如和陆荣廷、蒋方震等国防军高级将领满意。</p>

随后众人继续参观,接下来看到一个奇怪的地方,王茂如问这里什么实验室,欧阳鹏这是萨尔图空军实验室建立的风洞,为两个法国科学家和三个德国专家建议建立的,他在听取了科学家和专家们的建议之后也认为建立风洞的必要ìng,于是在地下实验室的隔壁开始建造风洞。但因为投入比较。这个风洞还是比较简陋,设备也并不齐全。如果用于后世的喷气式飞机肯定被贻笑大方。但是如今的飞机都是螺旋桨式飞机,倒也符合如今的科技的要求。</p>

而在接下来的观察中,王茂如又参观了萨尔图空军实验室的一项特别的成果——灯。</p>

原来是这些科学家们在地下进行试验的时候因为光线不充足,这些科学家们便先研究起了灯。尽管钨丝灯已经被广泛使用,但它的亮度以及使用寿命一直被人诟病。科学家们愤怒了,愤怒的结果就是发明了灯来隔绝空气,以防止钨丝蒸发。爱迪生在最早制作灯罩仅仅是为了防止别人触电,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钨丝会逐渐蒸发,并受空气影响。空军实验室的科学家们进一步发现了空气中的氧气会氧化钨丝,于是发明了灯对灯丝进行全密封处理,这一的改进让灯的寿命增加了三倍。而另一位科学家非常有意思地将钨丝制作成了螺旋结构,进一步增大的灯的亮度。</p>

“这倒是好东西,算我们国产的了。”王茂如笑道,“你们还有多少好东西没拿出来啊?”</p>

欧阳鹏笑道:“很多发明都是为飞机服务的,倒也不是刻意搞出来的发明。”</p>

王茂如道:“这个灯要申请专利。”</p>

欧阳鹏摇头道:“恐怕不行,美国人米兰尔在十年前就已经申请了灯的专利并且随后将专利公开,我们只是进行了进一步密封处理,不能算作专利了。倒是双螺旋的钨丝结构申请专利还行,实际上我们已经在文化部进行了专利申请。大元帅,既然国防部给我们拨款五百万银元,那么这五百万就算是专利费了。”</p>

王茂如佯怒道:“你子倒是心思不少,想用这个来还人情,不行。专利权我要了,一年时间给我完成运输机也要完成,否则拿你是问。”</p>

“是。”欧阳鹏的伎俩没有起到作用,垂头丧气地道。</p>

参观完空军实验室之后,王茂如与众人回到地面上,又参观了第四兵工厂的生产车间,在此正在组装朱雀1式两用机,并对朱雀1式两用机采取了改进,使其对地面的攻击ìng更更好,装甲更厚。</p>

欧阳鹏介绍:“如今我们的飞机种类大概有五种,侦察机,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两用机。侦察机我们有轻型的燕子侦察机,运输机以囚牛1式和囚牛式为主,轰炸机则是麒麟式轰炸机为主,歼击机以空战能力更强的青龙1式歼击机为主,两用机则是朱雀一式。朱雀1式的轰炸型能不强,空战能力在遇到青龙歼击机的时候完全处于下风,仅仅强于在西域之战中苏联的列宁式两用机。在未来空军发展,朱雀1式注定要被淘汰的。不过我们的设计师在西域之战中获取了一个灵感,那就是对陆军的火力支援上,不管是麒麟轰炸机还是青龙歼击机,都没有朱雀两用机对陆军的支援能够有效,因为朱雀两用机有一个很有用的zì yóu转角的重机枪。所以它可以调整角度对地面进行扫shè,继而让地面的敌军遭受巨大的损失和伤亡。可以,朱雀两用机更加贴近陆航飞机的实用ìng。”</p>

王茂如了头道:“如此来,对朱雀飞机的要求就不比歼击机和轰炸机了。”</p>

“是的。”欧阳鹏道,“我们设计团队一致认为,未来的朱雀飞机将作为一个全新的飞机种类出现,即支援机。”</p>

“支援机?”</p>

“是的。”欧阳鹏道,“支援机是专门为陆军提供火力支援的飞机,他的作用是对地攻击,所以要求其装甲和钢板更加严格,支援机的飞行高度一般不超过一千米,降低了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的要求,但是对俯冲和直升的要求就提高了。”</p>

王茂如自言自语道:“这他妈的不是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吗?没想到我们在纳粹之前就有了,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起来还真是步兵的噩梦,但他的空战能力的确是太差了,也难怪,斯图卡是轰炸机,都不是歼击机要什么空战能力。支援机这个名字倒是非常贴切,支援陆军作战的专用飞机,具有高速对地面打击能力,在二战之前完全不必害怕有对手了。”他满意地了头道:“欧阳,你们的团队很厉害。很有一套,支援机,哈哈哈,太好了,这名字真是太有意思了。以后朱雀式飞机就朝着支援机的方向发展,他的目标就是对地作战能力,尽管未来不适合作为空军的武器,可你们给陆军提供了一件利器啊。”(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