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张统(2 / 2)

数日之后,当王立回来复命的时候,却是大大出乎刘预的意料。

因为,王立并不是一个人回来的,与他一起前来的还有乐浪和带方两郡的太守张统。

仅有过匆匆一面,刘预几乎已经忘掉了张统的模样了,而张统更是对刘预没有印象。

不过,虽然几乎素不相识,但张统却是非常有诚意而来的。

因为东莱郡和乐浪带方的商队贸易倒是颇为频繁,东莱郡运去的食盐、布匹、铁器等在乐浪带方郡也都是紧缺的货物,而乐浪带方两郡的毛皮木材也在东莱颇受欢迎,只不过最近收到高句丽的袭扰越来越厉害,这些毛皮、木材一类的货物,已经大大减少了,这样一来,也使得乐浪带方两郡百姓的购买力大大降低了。

毕竟,西晋时代,乐浪和带方两郡可都是蛮荒边塞,几乎都是没有什么其他好产出的,还远远不是后世物资丰饶衣食无忧的先军大国。

“刘将军,张某此来冒昧,实在是逼不得已,还望将军海涵。”已经头发花白的张统一脸的歉意。

“张公,名门之后,我能今日一睹风采,已经是幸事,何来冒昧只说。”刘预回敬。

毕竟,这位张统的祖父可是当年威震逍遥津,打得孙十万狼狈而逃的张辽,这一声名门之后,倒是足以当之。

几番客套之后,两人很快就进入了共同关心的话题。

因为张统的乐浪、带方两郡太守的职位,是张统自领,也就是没有得到晋廷正式任命,就自己担任的,而刘预的一身官职也都是坑蒙拐骗而来,所以这两人倒是很快一拍即合。

“张公,此番亲身前来,想必是有要紧的事情,要当面说罢。”刘预说道。

刚才的交谈中,张统很明显的感觉到,刘预对于他祖父张辽颇为敬重,要知道这时候距离三国时代不过几十年,而且没有话本评书的熏陶,普通人对于张辽的威名的并不如明清时代那么熟悉。

而刘预对于祖父张辽的态度,倒是让张统有些受宠若惊,相应的,张统对于刘预的好感也是大增。

所以,张统言行也是颇为直率,并没有扭捏作态的模样。

“哎,将军,实不相瞒,乐浪、带方两郡现在已经是要山穷水尽了。”

张统无奈的轻叹一声,随即就向刘预大倒苦水。

原来,乐浪带方两郡的情况,远比刘预估计的要糟糕,在频繁遭受高句丽人主导的袭扰后,不仅耕种粮食受到了影响,就连毛皮、药材等的收集也近乎断绝,这样一来几乎就没有了可以与东莱商船交易的物品。

“将军,你是有所不知了,经过数年鏖战,现在乐浪带方两郡士兵,都已经严重缺乏铠甲、兵器、铁箭头、牛皮等,没了这些军资,如今没有高句丽人打一次,两郡子弟兵就要弱上一些,等到这些坚甲利兵消耗殆尽了,那就得与高句丽人以命换命了。”张统的语气中满是对未来的悲观。

听到这些,刘预频频点头,张统所说的这些倒是肯定是真的,因为除了需要大量工匠打造的铠甲、兵器之外,就连做皮甲和串联甲叶的牛皮,在如今的乐浪带方两郡都找不出来有多少,就算是能找到牛,也缺少硝制的处理。

“张公所言,我早已经知道,所以我才一心想帮助两郡同袍,正好青州这里缺少劳力,而张公乐浪带方郡中有许多高句丽、濊貊俘虏,正好可以全部用来置换为食盐和布匹,要是张公想要铠甲或者兵器的话,也是可以的。”刘预说着,想了一下,继续说道。

“这样吧,张公手中的俘虏有多少,我就全都要了,至于价格可以量大从优,你卖给我的越多,每个俘虏的单价就越高,最高的话一个俘虏可以折算十石粮食。”

刘预还没有想好一个俘虏大概能定到多少钱的价格,干脆最后再说,反正这也是个买方市场。

听到刘预这么说,张统心中一阵阵狂喜。

一个俘虏最高折算十石粮食,这可远超张统的预计了。

只不过张统脸上的高兴的表情一闪而过,旋即就是一副尴尬又有些懊悔的表情。

“将军实在是慷慨,只不过我这次前来,也正是为了此事。”张统看了一眼刘预,连忙继续说道。

“哦,将军不要误会,我并不是那种丝丝计较的商贾,并不是专门来跟将军商谈俘虏的定价的。”

这几句话,倒是让刘预有些疑惑了,远渡大海前来,不是为了商议交易的价码,那是为了什么,难道是自己王霸之气侧漏了,要俯首归顺吗

“张公,要是有事,不妨直说,我一定竭尽所能,为两郡守卫汉家土地的士兵们出一份力量。”刘预立刻说道。

“呃,张某并不是来打秋风的。”张统听后,有些尴尬的说道。

“将军,你派王立去乐浪,告知想要买俘虏的时候,张某与乐浪带方两郡的士人都是欣喜异常啊,这都是两郡士民有了新的希望。”

“只不过,只不过”

张统开始有些欲言又止的模样。

“只不过什么,张公但说无妨。”刘预有些焦急了。

“只不过,将军派来的人,来晚了一步。”

“晚了一步什么意思,难道张公把俘虏都给放了吗”刘预心想,不会张统你们这些人与高句丽又和谈交好了吧。

张统听后,连连摆手,说道。

“不是,不是,高句丽蛮夷,与两郡士人不共戴天之仇,如何能和谈。”

张统继续说道。

“不是放了俘虏,而是因为总共三千多俘虏都已经被杀掉了。”张统说完,脸上全是懊悔的神色,仿佛掉了几万贯钱一样。

“啊杀掉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