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攻和不攻(1 / 2)

 何子虚连夜急传风沙的回应。</p>

风沙的回应在紫极宫引起轰动。</p>

夜雨刚停,夜空分外清晰,空气分外清新。</p>

幽夜的花香似乎都荡漾起喜悦的情绪。</p>

包括王尘在内,隐谷于紫极宫的一干高层兴奋地聚首商议。</p>

墨修居然没有明确反对这一项注定能让隐谷在此次天下大乱归大治的过程中彻底掌握主动权的提议。</p>

胜利的曙光已经在天边升起一线,尽管遥远且细,但已可见光明。</p>

王尘一直力主向风沙这位被废黜的四灵少主进行相当程度的妥协,在隐谷高层之中并非没有非议,相反非议极大。</p>

隐谷全面势败于东鸟之后,王尘更是承受了巨大的责任,不得不亲回隐谷面壁思过,连少主之位都受到质疑乃至动摇。</p>

隐谷之首长乐公不得不亲自出马,才稍定人心,也仅是稍定而已。</p>

如果王尘一败再败,黯然退隐是唯一的选择。</p>

一切的责难终于在今夜风淡云轻,对风沙的妥协终于换来了可喜的回报。</p>

墨修愿意商谈而非坚决反对,这种态度本身对于隐谷来说就是一种跨越天堑鸿沟似的胜利。</p>

天下间再也找不到比掌握天下大势的主动权更大的利益。</p>

隐谷等于已经立足不败之地,剩下的仅是赢上多少而已。</p>

一位儒袍中年人含笑捋须道:“既然墨修愿意谈,那就什么都可以谈。依我看,就算将来科举增设墨经也没有什么了不起。”</p>

千百年下来,儒家已将为官的渠道渐渐缩紧至几乎只剩科举一途。想要从人下人变成人上人,唯有通过寒窗苦读换得鱼跃龙门的机会。</p>

如今兵戈乱世,尚不明显。</p>

一旦天下大治,那么除开相对寥寥的贵胄,寻常人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想要求取功名,只能研读科举限定的经典。</p>

一辈子只读某些经典,思想自然也只会贴近这些经典,反过来又会维系这些经典,不乏增进修补,乃至发扬光大,形成良性循环。</p>

天下聪明人尽皆囊括其中,不太聪明的人同样囊括其中,哪怕穷经皓首依然考不上半点功名,也没有几个人愿意多瞟其他典籍半眼。</p>

于是经典之外,端得难求一徒,时刻遭受压挤,无奈愈发式微,形成恶性循环。</p>

对于百家来说,这是最为渴求分食的一张饼,仅有将既得利者扫荡一空的乱世,方有机会咬上一口。</p>

隐谷之所以在南唐对四灵占得全面上风,正是因为南唐自立国起,历经两代皇帝皆重视科举取士,以致儒风鼎盛的关系。</p>

朝野上下充斥隐谷门徒,想不一呼百应都不行。</p>

一位长眉老者接口道:“进士科绝对不能让墨家染指,明经科增设墨经,我不反对。”</p>

科举来说,进士科最为贵重,明经科逊之,诸科最次。</p>

一位苦脸老者皱眉道:“墨家信奉非攻,却比谁都好斗,实乃民乱之源,国乱之因。我不同意。”</p>

在墨家看来,想让别人也非攻的前提是你要拥有足够的实力让别人不敢攻。</p>

淮南子有云: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p>

自墨家伊始,就不仅是学术思想上独树一帜的学派,还是一个组织严密的政治团体,拥有悍不畏死的刺客团,规矩严苛的剑士团,乃至纪律严明的墨家军。</p>

先控己,再控人。</p>

另外,先秦时期遍布天下的墨家游侠,就是江湖的雏形。天下间大小帮派的组织结构追根溯源,无不源起于墨家。</p>

在儒家看来,墨家的确是乱之源。</p>

当然,在法家看来: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都不是好东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