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拉拢选票(求订阅推荐)(2 / 2)

“哦,伙计。”鲍恩在电话那头有些幽默的说道“也许我只是打电话向你问安的呢?”

“不可能,我不会信的。”罗伯特立刻摇了摇头,“坦白承认吧,是为了哪部电影?”

鲍恩沉默了一下,还是轻笑着说出了答案,“好吧,真是什么都瞒不了你,威廉姆斯的一位经纪人是我妻子的熟人,她想让我帮忙那部西班牙的电影《对她说》问一下情况。”

“可是我已经答应凯文-霍维恩了,况且那部《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导演为人很不错。”

这就是比较委婉的说法了,他已经收了礼物,又怎么肯轻易背弃——如果真这样做,而没有一个合适说法的话,他以后当评委的路可就难走了。

“是这样吗,那不好意思”

鲍恩也懂,也不想让自己的老伙计为难,很快的结束了刚刚的话题,礼貌的问安,又闲聊了两句,才挂掉电话。

真是越来越激烈了。

罗伯特这样想着,打开了手边的信封,重新确认了一下自己的选票。

他心事重重的随意换着台,但却完全没有投入到电视上播放的节目中去。

和根本没有看过候选电影,只顾着思考利益得失的罗伯特相比,老一辈的德尼-塞罗里达则心态要沉稳很多。

作为早年工作本职是服务于各大电影节的专栏影评人身份来说,虽然他已经退休,最近也接到了不少来自各公关公司、多年好友、导演甚至经纪公司来游说的电话。

然而他对此却只是随意的应付了几句,甚至无所谓的对所有说客都轻易许下会给对方投票的话语反正是不记名投票,到时候投谁还不是看自己的心情。看谁顺眼就投谁,不牵扯利益交换的他就是这么轻松。

当然,这也是他无欲无求,毕竟他虽然是在演艺圈,但却并不希望自己的家人也进入演艺圈。

换句话说,他不需要维护圈内所谓的人脉,也不用给谁好脸色,再加上他年龄大了,很多东西看的很开,也不乐意掺和到乱七八糟的交情当中。

就算他深知奥斯卡背后的肮脏手段,也明白自己的一张选票也改变不了什么,但他依然很看重这份选择的权力。

人都活到这么大岁数了,连个随自己意愿投票的自由都没有的话,那似乎也太悲哀了,不是吗?

“《三傻大闹宝莱坞》、《对她说》、《何处是我家》”在自家的放映室里,德尼-塞罗里达呐呐自语道“让我再仔细的看一遍,才来做个评定吧。”

拿起录像带,德尼没有犹豫,把它放进了影碟机里。

“虽然影片的几处镜头转换有些瑕疵,但立意不错,也不过分说教,有一种忠实的记录视角的意味,且导演对色彩的把控很到位,几处或明艳或凄冷的渲染场景非常的有意思莱曼,是吗?”

又换过一份录像带,画面开始缓缓展现

“影片的格局有些小了,但胜在导演的节奏掌控不错,只不过这位女配角是不会演戏吗?跟其他几位主要演员一比,简直差到离谱。这么大的败笔,可惜了。”

德尼摇摇头,按下影碟机的退出键,看着封面被翻译出来的名字《阿马罗神父的罪恶》,一把扔到了一边。

“莱曼-拉斯特的《三傻大闹宝莱坞》还是卡罗利内-林克的《何处是我家》呢?”德尼-塞罗里达有些发愁,这两部电影是他仔细看完五部参选作品之后,还无法做出决定性淘汰的犹豫抉择。

“算了,《何处是我家》的题材虽然不错,但导演有些太过卖弄了,无时无刻不再透露着他的主张观念,这一点很不好。”德尼摇了摇头,“那就把《三傻大闹宝莱坞》放在第一名吧,《何处是我家》第二。”

至于其他三位被选上来的作品,显然没有打动他。

其实对于他们这些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评选中拥有选票的评委数量对比起其他主流的奖项,人数上要少很多。

毕竟再怎么说,奥斯卡是基于美国地区成立的一个大奖,虽然随着好莱坞产业力量的蓬勃发展而变得越来越有国际地位与口碑声望,对于影片获奖后的认可程度也有分量,但不管怎么说,他们的主流评选依旧放在英语作品上。

所以,莱曼等人的公关难度并不高,仅仅花了一周时间,就把大部分的评委挨个电话邀请了个遍,大部分人也都乐意承caa的人情或者愿意示好,这对于《三傻大闹宝莱坞》的竞选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不过,最佳外语片毕竟关乎到很多东西,那些竞争对手自然不会闲着,不到最后一刻,也没人能肯定这个大奖的归属。

而且,因为天然就面临竞争激烈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来说,奖项的含金量也很少有人质疑。

这么说吧,也许最佳影片会出现《莎翁情史》那样巨大的争议,但历届的最佳外语片却从来没有。

几百部各地区的作品经过重重选拨,挑出五部,还裁出最终的得奖者,可谓是真正的百里挑一。

在那些资深影迷的眼中,能赢得这个奖项的作品,绝对是有真材实料,这也是为什么caa乐意去竞争的原因一,能拿到好处;二,对手下客户莱曼的事业非常有利,能打响国际上的口碑。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