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地推、关注、流量(求订阅,票票)(2 / 2)

一直关注市面动静的哥伦比亚总裁卡洛斯大步流星的走进办公室,还不忘跟身边的发行高管说话,“50万本漫画随机赠送,还配合钢铁侠单行本降价,据说孩之宝那里还压了3000多万的货,只等电影放映,顺势推出铁人的形象周边,但这要是没打出热度,怕是大部分都收不回来。”

发行高管加雷斯-安托瓦内特站在卡洛斯身边,倒是偏向看好,“凭莱曼积攒的市场号召力,只要电影质量不差,应该不会赔。我想,他们也是希望快速打开局面。”

“哈,我听说他们还没放弃合作开发蜘蛛侠?”

“是。但不用理会就是了,就算钢铁侠能成功,那也不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开发计划。我们抓好自己手里的市场就是。”

“且看吧,看钢铁侠能走到哪一步。”

就在哥伦比亚高层略有些注意之时,漫威娱乐也没闲着。

当然,那句大手笔其实更多的是调侃,当初哥伦比亚推广《蜘蛛侠》,花的钱可是更多,只是方法不一样,毕竟他们才不会帮漫威漫画推广角色单行本,等漫威吃到小蜘蛛红利的时候,都是上映火爆之后的事了。

周二上午。

漫威元老终于感觉没被边缘化了。

部门员工开始和孩之宝的人一起铺货、推广,同时网上的漫威官网——marvel,也跟着放出几款战甲的高清图片,搭配上几个标题十分醒目——6款战甲随机赠送;大电影5月2日公映;同名漫画大降价并免费送出50万本。

后世某团和某饿为了抢占市场,快速打开局面的时候,也经常针对用户送出“福利”,最早期的时候是真的可以白嫖,但后来就不行了,成了优惠券,而且还是不常会去吃的餐厅酒店的券,什么立减、5元、免配送费都是同理,反正平台不会亏,市场才是王道。

漫威当然也在发福利,但能引起的关注,真的是性价比很高的宣传了。

短短几日,网站浏览量暴增,而且每一个都是潜在的观影客户。

为什么?

上网的主力军是很年轻的一批民众,他们自然是漫画可能的忠实群体,说不定小时候还追过呢。虽说钢铁侠知名度也就排在二线,但这个角色形象挺讨喜的,接地气,甚至有些痞痞的气质,本身的开发价值还行,这也是为什么漫威高层有那么多选择,第一个开山作品却是钢铁侠。

一是故事主线容易改编,二是拍摄难度不高,也就战甲难搞点,却很有可能成功,踏出自主改编第一步。

在兵分两路——线上线下一起推的情况下,莱曼和凯文-费奇坐镇中军,询问各个小组的进度,收到的回复大都是正面的,尤其是小蜘蛛火了之后,漫威粉丝多了不少,对同个阵营旗下的钢铁侠也会兴起些兴趣,更别提导演口碑很坚挺。

或许莱曼拍得电影有时候没那么多人喜欢,毕竟题材和内容就是一道门槛,不对胃口的不会来,但市场评价从没有说是烂片、不用心之类的。

就这么借助孩之宝的渠道——授权形象,孩之宝推广玩具卖出去了,他们赚大头。有利可图,当然积极——正因为如此,靠着配套的宣传策略,《钢铁侠》的流量越来越高,大有刷屏之势。

瞧着这一切稳当的进行,凯文-费奇心头的劲足足的,主要对宣发的效率很满意——这可比前世好太多了,原时空派拉蒙虽然做得也不错,但不够套路,也没分出资源帮助漫威娱乐整合业务。

更关键的是漫画、周边辐射电影,电影很可能反过来形成市场效应,促进周边销量,这是可以想象的到的。

老板开发产品有一手啊,凯文-费奇莫名想道。

又过了几日。

在预告片、主创采访、上节目、硬广和配套周边推广的联合行动下,影片热度越来越高之时,莱曼去了一趟华纳大楼。

为的事很简单,只是确定宣传花销和后续宣传方案。

这些天里,华纳同样对莱曼的手笔有些吃惊,但想想《钢铁侠》成绩越好,华纳也能分得更多,也没什么多余的念头。

虽说身为合作伙伴,两家都是开发漫画的,是绝对的竞争者。

可华纳对DC并没有像莱曼那样看重,倒不觉得双方之间不死不休。

毕竟真要较真,所有的制片厂都是华纳的敌人,而且华纳也跟哥伦比亚的态度一样,就算钢铁侠成功了又咋了?能有9亿票房,能比得上蝙蝠侠系列的市场蛋糕?

打铁还需自身硬,气度得摆出来,所以华纳还是很认真的履行发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