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8章 漫威的经销商们(2 / 2)

他们这种人不会在意这些花里胡哨的宣传册,什么企业的社会理念也都是虚的,只看实际效果和产出利益。

不过,他对里面所谓的团队价值微微有些想法——册子上印着的纽约大战,深化阵营感的设定,以及对比鹰眼这种边缘角色卖不出去的市场反馈,莫名让齐奥尔曼有些熟悉。

要知道,他可是亲眼见证孩之宝旗下的经典玩具系列《变形金刚》是怎么通过影视文娱的放大效应,销量爆炸的。

当然了,哪怕他在孩之宝这种本身经营卖场的大玩具厂商工作了十几年,对粉丝经济兴起的市场需求比较了解,也不是很明白这册子想讲什么。

直到台上的投影仪打开,凯文-费奇率先在上面展示、讲解了各系列作品的产值,并提问为什么同样是超级英雄,各个角色能取得的市场销量又通常很单一,重叠率并不高——这里的重叠率,指的是受众人群的消费方向。

听到齐奥尔曼耳里,他很有感触的点头——拿《变形金刚》来说,有些人喜欢大黄蜂,只买大黄蜂的周边产品,把观众的喜爱程度放大来看,很少存在没有偏爱的消费,这也是为什么授权市场一直存在一个词叫“角色经济”,即流水线的生产制作,有些形象的角色价值就是会更高。

那么,如何让角色经济价值低的也有开发市场呢?凯文又问了一个问题,底下一片安静。大家都在认真听。

“所以,我们漫威接下来想做的一件事是模糊单个角色的属性,想想看,当铁人、美队、雷神包括鹰眼、黑寡妇、绿巨人在内,以团队的形式充当救世主、英雄,粉丝的喜爱会不会从单个角色的身上蔓延到其他角色,我们不是彻底的改变喜好偏爱,而是缩减角色与角色之间的距离感......”

PPT上,一个圈牵引着另一个圈,最终组成了复联,整体看起来,边界的那根线也在这个过程中串联起了其他独立角色......

“这真的能做到吗?戏份怎么安排、定位会不会不够清晰?观众会买账?”

齐奥尔曼脑子里一下浮出无数的问题,但质疑之余,他也在想那是真能做到,那漫威的价值又不一样了。

本来吗,角色IP领域跟网文的头部领域很像,出彩的价值够高的永远只是少数,大部分本身是没什么可控业务开发的底蕴,就像当初的漫威,手握5000多个角色,但在外人眼里都不值钱,有流量的像小蜘蛛、x战警、神奇四侠都被人买走了,但现在突然有人说,这5000多个角色之所以不值钱,是因为变现的流量不够,既然流量不够,就用已经开发出来的流量体系来带。

其实,这种因果本身没什么问题,谁还不知道流量时代,观众的关注价值能变现,但大家也都明白流量是那么好变出来的吗?如果这么容易,DC需要有事没事抓着薅蝙蝠侠、超人的羊毛?都特么给薅秃了都不放手,难道是因为不明白开拓的重要性?

当然不是,只是现实一次次的告诉华纳,DC的其他角色项目观众不爱看,没基础,不会花钱,立项就是风险。

而凯文现在想表达的意思却在于:我们漫威已经找到了扩升角色经济的模式,就好比利用观众们基于对漫威这个品牌的信任,偷偷塞私货,不断的以老带新,又以新的角色人物带来的新鲜感扩增头部流量。

在这之前,齐奥尔曼也和很多人一样很难理解,为什么漫威不停的开发新角色,动作实属“激进”——对比其他同领域的题材来说,3年下来,只拍了一部大热续作,其他都是新项目,就不怕玩砸了吗,就真这么莽。

现在却逐渐明白大家关注的点就不是一回事,漫威玩的是串联性质,巴不得越复杂、格局越大,他们呢却只是在原有体系上不断加码,还得小心翼翼维护者城墙别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