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5 深谋远虑(2 / 2)

崇祯窃听系统 叫天 5144 字 2019-11-07

一听这话,卢象升和洪承畴才想起,好像一早上都没吃东西。

这么一想,顿时就感觉这肚子饿了。于是,两人连忙谢恩。

崇祯皇帝为了他们两人不尴尬,也跟着他们一起吃了一块,同时对他们说道:“城内建虏已经不多,由步军看着已经足够。朕决定派骑军出去,扫荡各地剩余的建虏,早点重建辽东如何?”

“陛下英明!”洪承畴听了,连忙回应道。

卢象升则是立刻就提醒道:“陛下,奴酋豪格所部还有四千余人,这是有建制的军队,还需重视为好!”

豪格也算是命大,被多尔衮派去运粮了,要不然,就和多尔衮一样,被围在沈阳城了。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却是笑笑道:“无妨,朕相信李定国那小子,应该能搞定的。”

事实上,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通过豪格和李定国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多少了解到了那边的情况。

卢象升对皇上的判断,一直是很相信的。此时一听,那也就不提豪格那边的事情了。至于其他各地的建虏,根本就没什么可观的兵力,相信骑军一到就能荡平的,如此,他就放心了。

于是,随后召开的御前军议,将近三万骑军,被崇祯皇帝按五千人左右分出五支部队,开始四面出击辽东其他比较重要的城镇。比如凤凰城,铁岭,建州卫等等地方。

洪承畴也领到了旨意,返回宁锦去,调配地方兵力,开始占领辽东各城,恢复大明统治。他要做的事情,还是非常多的。治安方面,包括搜剿散落山林的建虏和其他敌人,领回逃入山林的大明百姓等等,在农事方面,要丈量土地,登记粮田,开荒种田等等。

可以说,这些事情,真必须要有一个封疆大吏来统筹安排。等有了基础之后,又要和关内对接,安置从关内迁移到辽东的百姓,又是一件大事。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大明还要和倭国打仗,主战场,基本上是定在朝鲜了。这么一来,辽东就是明军的后方。能多快恢复生产力,关系到对倭战事的进程,甚至可以说,也关系到征服倭国的进程!

让洪承畴来负责这后勤的事情,崇祯皇帝还是比较放心的。反正,他身上也有甲级窃听种子,也不怕他遇到难题什么的。

而卢象升这边,则开始准备对倭战事,领一万步军先行开拔,前去鸭绿江边的镇江堡修筑防御工事,同时也将是大明出发前往朝鲜剿灭倭军的出发点。

另外,崇祯皇帝也给登莱巡抚陈弘绪传旨,让他兼了辽东巡抚一职,负责把逃在登莱的辽东百姓,重新送回辽东,同时,做好登莱那边对辽东这边的后勤支援。

当然,信鸽也免不了要放的,这是给秘密就任的登莱水师总兵郑芝龙,命他领水师大军赶往旅顺军港,准备对倭作战。

等到这些都忙完,就已经是下午了。

崇祯皇帝直到这时候,才开始操心沈阳城的事情。

抬头远望,沈阳城内,已经烧得差不多了,至少冲天的火势已经看不到了。当然,这和大白天也有关系,没有晚上看得那么清楚。不管怎么说,余火还是有的。

在城门洞,护城河的那边,跪着不少建虏,当然,躺着更多。跪着的,说明还活着,躺着的,基本上是死了的。

崇祯皇帝通过窃听系统,知道岳托明白他肯定是要死的,因此,正纠结了一帮子手下,还试图袭击进城的明军将士。鳌拜在不在里面,这倒不知道。

崇祯皇帝扫视完了沈阳城的整个情况之后,便下了旨意,让建虏排队,一个接一个地通过吊桥过来投降。每人之间,相距一丈以上,不得携带任何兵刃,但又发现,格杀勿论!

至于这种接受投降的方式会不会太磨叽,崇祯皇帝才不管,反正他又不急。

于是,这道旨意一下,沈阳城的四道城门处,便开始了建虏的投降仪式。

躲在城里偷看的岳托一见,顿时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