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一个包裹(2 / 2)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胡秀莲一顿揉搓,自然不敢再撒泼,胡乱擦了擦脸,王月娥替她理理蓬乱的头发,一起进了大队部。

知青点那边的蓖麻丛里,陈向阳脸通红通红的,简直要烧着了。他低着头,僵着身体,根本不敢抬眼看身边的钱云萍——河渠边这蓬豆秸长了几个月,好些人都看着呢,不过是,数量有限,结的豆荚也不饱满,没人理会。还是看见东方拔了豆秸给李家的羊当饲料,他才想起自家自留地里的大青豆,这个比黄豆豆荚大,豆粒更加饱满成实,煮着吃鲜豆子最好了。

“我这个真是我家自留地的,不是胡寡妇的……不不不,她说的也不对,沟渠边儿的也是雨生的,好些人都知道,根本不是她胡寡妇种的。”陈向阳磕磕巴巴解释一通,再也站不住,胡乱丢下一句,仓惶走了。

钱云萍却眯眯眼,露出一抹意味不明的笑来。不知道,让胡寡妇知道,是李红岩拿豆秸喂了羊,会是什么反应。

当知青点的蚕到了五龄,即将作茧的时候,秋收的号角吹响了。

平常里,不用下田的后勤人员,诸如饲养员、赤脚医生这些,到了麦收秋收季节,也不能‘躲清闲’了,全体人员,不分男女老少,都要下地抢收。

太小的孩子,就穿土裤,爬滚下炕摔着,就在孩子身上拴块很重的铁坠着。甚至,把孩子拴在窗户棱子上。稍微大一点儿的孩子,就用筐背到地里,拴在地头的树下,收拾干净树枝子啥的,尽着孩子扒土玩坷垃。

老人们只要还能动弹的,也都下地,和低龄的孩子们一起,麦收就捡麦穗儿,秋收就一人拿个小铁丝筢子,跟在大部队后边,扒花生、扒地瓜、扒胡萝卜,扒各种遗落在土里的东西,确保颗粒归仓。

李红岩跟着下地,头上戴着草帽,脸上裹着老娘的一件旧褂子,身上也穿着长袖褂子,尽管是跟着妇女们干最轻省的活计,但一天下来,衣服也被汗水湿透无数遍,真个人都蔫巴了,连晚上饭都吃不下去。

终于,玉米、大豆和花生都收完了,地瓜、土豆和胡萝卜还能在地里再长些日子,老人和孩子终于不要求上工了,林廷辉和李红岩这些后勤人员,也终于可以歇一歇了。

连续十几天的辛苦劳动,让李红岩又瘦了好几斤,尽管头脸包裹的严实,脸颊还是被晒伤了,鼻梁和两侧,有一片皮肤发红发肿,林廷辉看着心疼,调了药膏子让她糊着。

脸上糊着药见不得人,李红岩就躲在卫生室里屋里,收拾药材,帮着配药包药。没想到,临近傍晚下工的时候,廖江川过来找她。

李红岩忙乎忘了,顶着一脸药膏子就出来了。

廖江川诧异地看了她一眼,然后将一个包裹递给她,一句话没说,转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