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吃鱼(2 / 2)

如今,只盼着小姑子这一回能顺顺利利地考上学,也能到城里去吃公粮当干部,她和小郑的婚事才有可能呐!

等做鱼的时候,李红岩很霸道地抢了掌勺的位置,把大嫂赶到厨房外边,当技术指导。

炖鱼就是鱼下锅的时候,腥味儿最重,而韩玉玲有个独家秘技去除腥味儿,就是用猪大油炝锅,猪油的香,能够很好地祛除鱼腥味儿,并且炖出来的鱼肉会特别软嫩、鲜美。

姑嫂俩配合默契,一道铁锅炖鱼做的很棒,等鱼炖到半熟时,旁边小灶上另起一口双耳铁锅,锅底垫茄子干、豆角干、粉条,再把黄河鲤鱼块转移到双耳锅内,加上汤单独炖。大锅里也加入茄子干、豆角干一起炖。

两个锅里同时贴饼子,不过小锅里贴的是加了一半白面的饼子,大锅里则是平常家里吃的玉米面饼子。不论材质,饼子贴在锅边,一面被烤成焦黄的饹馇,另一面喧软香甜,都是大锅炖菜的绝佳搭配。

白面是发过的,一大早得了信儿,赵春芝就用老面打糊子发面,把发面的缸盆放在灶台后,靠着烟道的地方,那里温度高,面发的快。临近中午,面糊子发起来,直接加玉米面和黄豆面,揉匀上劲儿,拍成饼子。这样的发面饼子,颜色是黄白色的,发的松软喧和,香甜细腻。

这种发面配比的技术活儿,还得赵春芝来,她对发面时间的拿捏,数量的配比更加得心应手,保证做出来的饼子有最好的口感。只因为这么郑重,也是因为白面太稀罕,容不得一点儿糟践。

等鱼炖好了,赵春芝就把鱼和菜先盛出几碗来,每碗搭配上一个三合面饼子、一个玉米面饼子,让李红岩给二叔家和几家近邻送去。三个小的也小小尾巴,咬着手指看着李红岩手里的碗和饼子,一路跟着去串门送菜。

临近晌午,李新国陪着检查组的人过来吃饭。

大队里的人并不跟着过来,只有陈金昌随后过来,一进门就从腰里摸出两瓶白酒来,笑哈哈地招呼:“嫂子,我大老远就闻着鱼香啦,你这手艺,我可是馋了大半年啦!”

“大队长来啦,快请进,快请进!”陈大河连忙笑着迎客。

赵春芝则笑道:“向阳娘做饭可是出名的好手,你这话太虚,我才不信咧!”

众人大笑,陈大河趁机把公社领导吃饭用的粮票和钱递给赵春芝,然后才跟着陈大河进了堂屋。

这时候,公社里领导下村检查工作,都是自带口粮的。不过,像李家准备的这么丰盛,肯定是超标准的,这就是李家单独的人情了。

赵春芝看了一眼,公社领导三人,加上陈金昌,一共给了五斤粮票,九毛钱。

(筲,桶。铁筲就是铁皮打的水桶。爬模(pamu),有可能、有影儿,八字有一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