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考完了!(1 / 2)

 报了名,男女宿舍不在一处,李家兄妹也就和常新生一家子告辞。李新国把妹妹的行李送到宿舍,又领着妹妹去了趟食堂,把带来的口粮交上,辅导班一共十六天,女生一人每天交一斤细粮或者两斤半粗粮。男生一人每天交一斤半细粮或者三斤八两粗粮,菜票需要花钱买,不用粮票。

这段时间,参加辅导班的学生就根据自己交的口粮吃饭,交麦子吃馒头,交粗粮吃窝头,交多多吃,交的少自然少吃。

李新国给李红岩买了两块钱菜票,食堂的水煮菜价格倒是不贵,白菜萝卜这些,五分钱一勺,加了豆腐就是一毛,还卖咸菜,两分钱一碟子。两块钱,足够李红岩吃了。

安顿好这些,李新国带着李红岩去了一趟县中宿舍,拜访了一下他们村在县中的一位老教师。这位老教师姓陈,是陈金昌的本家兄长,陈东方论着叫大爷的,五十年代村里唯一走出来的一位读书人,当时高中毕业,留在县完小教书,后来又陆续参加培训班、进修班,拿到了师范学历,调进县中教初中物理。

这一次,这位陈老师并不参与高考培训班,李新国带着妹妹过来拜访,也是想着妹妹一人在县城,能多个人照应。陈老师和老伴儿都五十多岁了,快退休了,都特别和蔼,见了李家兄妹很高兴,李老师还出了几道题考了考李红岩,对李红岩的回答很满意,连连称赞说初中生参加高考,不仅是勇气可嘉,还要下大力气用大功,才能从大多数的高中毕业生中杀出一条路去。

在陈老师家坐了半个多小时,兄妹俩就辞出来,也就此分手。李新国自己回家,李红岩也背着书包,去了辅导班的教室,开始紧张的复习学习。

这期间,一个大队的知青廖江川和田玉芬来找过她,两个女生宿舍,田玉芬在另一个。因为报的文科,所以,班级也不是一个,倒是廖江川同样报的理科,与李红岩分在一个班级学习。

在大队里,知青们和社员之间就有一条看不见的鸿沟,彼此相识,却来往不多。

到了辅导班,哪怕廖江川和李红岩在一个班级,也并没有太过亲密,偶尔两个人遇到难题了,想找个人询问或者商量时,倒是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彼此,但也仅此而已。

十六天的辅导班生活,紧张、充实,因为有明确的目标近在眼前,这些人,不管什么年纪,也不分男生女生,一个个都像上满了发条的钟表,各自埋头努力,吃饭匆匆扒拉几口,甚至吃着饭想到某个题,就开始翻书,把吃饭给忘了。睡觉更是普遍只睡三四个小时,县中宿舍有电灯,一打开,到处亮堂堂的,比家里的煤油灯强太多,各人捧着书在灯下复习,学着学着就后半夜了,大都是两三点才睡,四五点就又起来继续学习了,真正的废寝忘食。

县中也为这次高考做了最大力度的支持,抽调了各科最好的老师来给他们上课、辅导。有了这些老师的讲解、答疑解惑,李红岩觉得那些晦涩的数理化题目,都变得轻松起来,复习速度和效率比自学快出一大截去。

十六天,说起来似乎挺长,但几乎是一眨眼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