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离家(1 / 2)

 靳小玲又对李红岩一笑,从几匹布底下拿出一块米黄色的小细格纹布料来,给李红岩请功:“当当当,看,好看吗?最新花色的的确良布料,公社供销社根本见不着的,整个县里就来了一匹,内部都没够,我好不容易抢了这么一件衬衣的料。”

李红岩伸手摸了摸,的确良触手不像棉布那么涩,滑溜溜的,不容易褪色,颜色也更洋气,不像常见的棉布那样,不是大红就是大绿的。

她很真诚地评价:“确实挺好看,这个颜色挺显白的。”她没说出口的是,靳小玲的皮肤比较粗黑,穿这种柔和的颜色正好。

靳小玲用手摸了摸,将心中的不舍按下去,努力笑得一脸灿烂道:“你喜欢就行,我也没别的东西,就给你这块布料,算是贺礼吧。之前我是真不知道,你可别怪罪我来晚了。”

一块布料可不少钱呢,何况刚刚她从靳小玲眼神中看出来,她对这块布料也是极喜欢的,她哪能还夺人所好。

她连忙道:“家里给我做了新衣裳,不用你再给我了,你做一件衬衣穿吧。我给你说,我昨儿见着刘主任的列宁装里边套着一件衬衣,是那种小翻领的,特别洋气……来来来,我画给你看,你拿着图去找裁缝做,这个细格子的做小翻领,肯定好看。”

而且,靳小玲属于五短身材,脖子很短,不适合穿衬衣领,小翻领则能衬得脖子修长些,看来会更好看。

“哎呀,这个新式的领子可真……不一样,真好看!”靳小玲想不出更合适的形容词,却仍旧忍不住要表达自己的赞叹之情。

只是,布料就这么一块,她都说了送给李红岩了,怎么好意思再拿回去。

李红岩微笑着点点头,半勉强地拉过靳小玲的书包,把布料塞回去。又抱了棉布去找老娘赵春芝。

年前年后事太多,赵春芝都没怎么做针线活儿,倒是她找的几位女红手艺不错的妯娌媳妇儿做了些,李红岩把靳小玲带到老娘跟前,赵春芝就把收拢来的成品交给靳小玲,清点数目,填写拿货单子,这些都是合伙做生意最初,李红岩和李新国就替老娘规划好的。平日交接的手续周全些,账目清楚,能省下不少口舌。

靳小玲也没想到这次过来能拿到这么多货,毕竟老讲究说正月里不能动针线,说是会戳龙眼,一年干旱,像她自家几个嫂子拿着这个老讲究当圣旨,整个正月都甩着手逛门子,东家出了西家进的,玩一个正月。

靳小玲清点货品很仔细,不但清点数目,还抽查其中一些成品的针脚,这还是和赵春芝打交道多了,对赵春芝比较信赖了,第一次交货的时候,她可是一件一件看过的。从这一点也能看出,靳小玲的精明细致,赵春芝还拿她教导过李红岩,让她跟人家学着点儿,别什么事都大大咧咧,细节不留意,也可能吃大亏。

收了货,靳小玲又和赵春芝清算上一批的货款。

李红岩把靳小玲交给老娘,就出去帮嫂子们做饭。别看自家老娘没上过学,但结了婚后李大河教她识了不少字,心算更是一把好手,赶集去供销社、去收购站卖鸡蛋啥的,那账算得真叫一个溜,几分几厘几乎是张嘴就来。她一点儿不用担心。

过年的肉菜、咸鱼这些都还有不少,前一天待客做席面剩下的也有一些,李红岩过去时,俩嫂子已经把菜筹备的差不多了,她也就搭把手烧烧火,坐在灶火前,搂着茉茉带着卫东卫民,拿烧成炭的木棍写字,教仨孩子识字,仨孩子很踊跃地识字认字,都认对了,小姑姑会有奖励,晚上多讲一个故事呢!

农家饭吃得早,都是赶在天黑前吃完。靳小玲吃过饭,李新国带着李红岩兄妹俩,送靳小玲回公社。

他们出发的时候,天色还很亮,越走天色越昏暗,快到公社驻地的时候,暮色渐起,四周景物渐渐模糊起来。

兄妹俩将靳小玲送到丰安村口,穿过丰安村,供销社就在丰安村西头,隔着一条干渠,另一边是公社大院和中学等单位。到了村口,有人来往,就不怕有什么危险了。

靳小玲下了车子和李红岩告辞:“明天你早走,我就不能过去送你了,到了大学也别忘了我这老同学,记得给我写信哈。”

李红岩笑笑:“会的。”

靳小玲又回头向李大哥道谢,然后准备离开时,有个年轻的姑娘骑着自行车,从村子里出来,经过几个人时,车子速度不减反升,嗖地一下骑了过去。

李红岩没咋注意,倒是靳小玲下意识地叫了一声:“刘珠珠!?”

靳小玲惊讶之下喊的声音并不低,刘珠珠即便骑车速度快也不可能听不到,她却充耳不闻,头都没回一下地走远了。

毕竟曾经和刘珠珠要好过,靳小玲被打了脸后很尴尬,李红岩就道:“她可能没听见!”怎么可能没听见!

靳小玲自然顺势下坡,干笑一下:“你这考上大学的大学生都没咋地呢,她一个被撵回去种地的反而不认人了。嘁!”

李新国一直保持沉默,这时开口,道:“天色不早了,咱们回吧!”

李红岩和靳小玲就此分别,然后坐上大哥的车后架回家。

走出来一段距离,李新国道:“这个靳小玲心眼儿太多,你以后仔细着点儿。”

李红岩没怎么在意,但还是笑着应了。

回家收拾一下,兄妹们就早早回房歇下。

第二天要早起去县城赶车,李红岩躺在自家暖烘烘的炕头上,熟悉的房间,熟悉的火炕上,甚至,隐约听着东里间里老爹的咳嗽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她熟悉的,令她心安的。

明天,她就要出发,踏入一种全新的生活中去了。对那个崭新的环境,崭新的世界,崭新的老师、同学、可能认识的朋友,她都难免带了些忐忑、不安,但也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这种种情绪充斥在心间,让她久久难以入睡。

辗转反侧,李红岩的脑子空前的兴奋,一会儿回想起小时候偷喝老爹的酒,昏睡上大半天;一会儿又想起她怕大哥娶了媳妇不再疼她,偷偷藏起大哥相亲的新衣服;一会儿又想起小时候她闯了祸,总是莫名其妙地让可怜的二哥背了锅……当然,她也想即将踏上的行程,她和大哥会去市里坐火车去省城,她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去那么远的地方,还是第一次坐火车,听说火车特别大,一节车厢就赶得上十几个解放汽车,而一列火车有好几个车厢呢……就这么胡思乱想,任由思绪不着边际地飘忽飞转,最后什么时候睡着的都不知道。

天色还黑着,赵春芝过来叫起。李红岩明明睡得很晚,却一下子就醒了。

虽已是冬末初春,但凌晨的气温仍旧很低,李红岩一出门,就觉得寒气像水一样无声地漫延上来,从她的衣领、衣襟、袖口……一切缝隙里钻进来,让她想起掉进冰窟窿的刹那,她打了个寒颤,呃,冷死了!

爹娘、大哥和两个嫂子都起了,早饭已经做好了,锅灶上的白色热气在这寒冷的早晨,是最好的慰藉。

大哥已经把行李绑缚在自行车上,早饭也盛好了端上桌。李红岩是最后被叫醒的,她只来得及洗脸梳头,坐下来吃了饭,就匆匆跟着大哥出了门。

爹娘相互搀扶着,后边跟着大嫂二嫂,一起送到大门口,李红岩坐上哥哥的自行车,已经出发后,老娘在后边喊:“路上小心着,到那儿给家里写信……”

一直满脑子混沌的李红岩,突然鼻子一酸,泪水夺眶而出,湿了脸颊。

兄妹俩先骑自行车到县城,转乘去地区的公共汽车。九点多到了地区汽车站,二哥李新社和陈东方买好了汽车票等着了,兄妹俩匆匆忙忙赶上去大店市的汽车,临近下午三点,终于到了市里,由汽车站走一段路去火车站,然后排队买上火车票,最近的一列火车是夜里十一点四十开车的,凌晨三点半到省城。

买上车票,兄妹两个才算松了口气,来到候车室等车。下午四点半,兄妹俩拿出从家里带的白面馍馍和咸鱼咸菜,吃不知是午饭还是晚饭的饭。

拿出饭菜,李新国叮嘱妹妹看着行李,他从网兜里掏出茶缸子,去茶水炉倒开水,其间遇上个站务人员,他询问了一下,回来就对李红岩道:“我刚才问了,行李可以暂时放在存放处,出站直着走不远就是新华书店,我记得你想买只钢笔,咱们去那里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