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终章(2 / 2)

回校报道后,李红岩申请了一个月的假期,回乡探亲。

三年,足够改变许多事情,也足够发生一些人生重大的转变。

她回国很低调,去拜访谢教授时,意外得知,张檬于一年前申请去了南边,做两年的任务。虽说,如今南边形势已经有所缓和,但仍旧不时有冲突发生,那个地区,仍旧是国内最动荡最危险的地方。

李红岩拿着谢教授给的电话号码,给张檬打了个电话,电话中,张檬却丝毫听不出低落,反而情绪饱满精神良好,还说,等平复之后,邀请李红岩过去参观。而且,张檬还告诉了她一个消息,她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并且已经确定了关系,对方是一位现役军官。

张檬笑嘻嘻地说:“等调防回京,我一定把他带给你看。你替我把把关,你说行就行,你说不行,我就和他拉倒!”

李红岩在电话线这头毫不留情地翻了个白眼儿:你提起来眉飞色舞的,从心底开出花来了,还说这话,不是太假?!嘁,信你才怪!

不过,好朋友找到了自己的感情归宿,李红岩还是替她高兴的。

京城的变化很大,等李红岩回到家乡,才知道,变化的不仅仅是城市,农村,特别是走在前头的小李家、南陈大队,变化的更大。

曾经的土坯黄泥房子完全找不到了,目光所及的是整齐平展的柏油街道和红砖青砖房子,在临着东边儿河湾的地方,专门划出了一片楼去,一座座两到三层的小洋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成为南陈大队的标志。

当年栽下的河堤杨柳、大片的果树,都已经长成,果树进入盛果期,杨柳依依,树荫成行,连李红岩这个土生土长的小李家人,也有些不敢相信眼睛看到的一切。

看着瞠目结舌的妹妹,李新社笑的一脸灿烂和得意:“怎么样,不太敢认了吧?”

“嗯嗯,确实是……实在是变化太大了。”李红岩的眼睛盯着车外,李新社特意放慢了车速,好让妹妹看清楚车外的景色。

当年的小河沟经过拓宽,并加了青砖河堤,粼粼的河水清澈见底,趁着路边的杨柳树,自成一景。

当年的知青点不见了,成了村委大院,二层的小楼整齐的院落,已经不复当年的寒怆、落后。原本的村委、小学卫生室,经过改造后,成为了村小学和幼儿园的所在,原来学校前边的一片空地成了广场和新操场,东侧原本是操场的位置,单独起了一座二层小楼,成了村幼儿园,小学和幼儿园在一个大院子里,中间隔着一道绿植藤架,又漂亮又开阔。

曾经饮用的水库扩大了不少,不再供人饮用,改成了莲荷景观湖,湖畔分别有两条柏油路绕过。

这些景物一一在车窗外闪过,李新社终于把车停在了他们家的大院子门外。

当年为了躲超生,二哥二嫂带着三个孩子把家安在了市里,平时很少回村。家里只有爹娘和大哥一家人长住。一年前,大哥二哥操持着把平房屋顶挑了,加高之后,改造成了二层楼房。原本盖平房的时候,房屋格局就经过设计,增加了一层之后,并没有显得逼仄不合理,楼下中间改成待客大厅,两侧是客房,楼上则是卧房。

因为承重不成问题,二层上还加了半层阁楼,尖顶的阁楼,防寒隔热,还有一定的储存功能。家里收的粮食都放在上边。

一家人团聚,自然是欢喜无限。三年不见,爹娘都明显地苍老了许多,越来越多的白发染白了他们的鬓角,曾经挺拔的腰板儿,也略带了些佝偻之势,李红岩看着心酸的不行。

转眼再看大哥大嫂,都是三十多岁,即将步入中年的样子,特别是大哥,略略发福,但并不严重,已经代替陈金昌成为南陈村书记,村里的副业也从最初的养殖、副业,发展出特色农业公司、建筑公司,特色农业发展的特别好,生产的产品已经有一大部分出口到了国外。建筑公司是陈向阳的建筑公司分化出来的,陈向阳的建筑公司侧重于盖房,南陈村建筑公司则侧重于修路架桥,在省内都有了一定的名气。企业和村子的良好快速发展,体现在大哥李新国身上,就是渐渐有了上位者的威严。

变化最大的是几个孩子,卫国已经小学毕业,即将进入初中学习,小豆丁长成小少年了。卫民、茉茉都已经上了小学,连卫华和莉莉、墩子,都长大了好多,只不过,这几个小的,见李红岩的次数太少,都不太敢往她身边凑,眨着好奇羞涩的眼睛,偷偷看她。特别是墩子,李红岩出国的时候,小家伙刚刚几个月,对这个小姑姑完全没有印象的,如今,已经三周岁半的小家伙,生的白胖白胖的,古灵精,胆子也大,却是几个小的中最先和李红岩玩到一起的。

在家里待了两天,休息并熟悉熟悉亲友之后,李红岩做主,带着爹娘去了市里做全身检查。

到了市里,自然住进二哥的新家,他们运输公司发展的很好。和陈向阳合资买下了当年老机械厂的院子,并分出一块地皮,修了职工宿舍。前头是几栋小洋楼别墅,后边则是两栋宿舍单元楼。

作为创始人之一的李新社、陈东方、陈向阳的小别墅排在一起,都是三层的独栋小楼,带前后院子的,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绝对都称得上奢侈。

陈向阳的妻子李红芝,李红岩很熟悉,论着辈分李红岩还叫人家小姑的。李大河和赵春芝难得来一次,李红芝也到李新社家,帮着江艾兰一起做饭、准备,他家的独养儿子小勇比墩子大几个月,长的却比较瘦弱,不像墩子生的那么虎头虎脑。

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玩耍,就听着,没一会儿,小勇就哭了,李红芝连忙跑出去,儿子就抹着眼泪向她哭诉,说墩子把他刚刚垒好的积木碰坏了。一会儿,又哭了,墩子把他们的棋盘给弄乱了……

一片热闹混乱中,一辆崭新的进口轿车停在了大门口。

墩子瞅了又要哭出声的小勇一眼,爬起来,奔出去,一边喊:“东方叔,东方叔!墩子想你了……”

陈东方从车里下来,一件休闲T恤搭配牛仔裤,让他看起来特别年轻,丝毫看不出,他也是三十而立的人了。

李红芝听到孩子们的叫声,和江艾兰对视一眼:“回来了。”

江艾兰叹口气:“这回,咱们再推一把……若是不行,你和向阳说说,还是劝着他另找个合适的结婚吧,三十多了,真不小了。”

虽然一直在提倡晚婚晚育,但小伙子娶亲一般都在二十二三岁上,过了二十五就能被称为大龄青年了,何况,陈东方已经超过了三十岁……和他年龄相仿的人,孩子大都上小学了呢。

李红岩陪着李大山和赵春芝检查完身体回来,还没进门,就看见一群大小皮猴儿小丫头,正在欺压一个小伙子,小勇挂在他腿上,墩子趴在他背上,莉莉小丫头在怀里,连茉茉都拉扯着他一条胳膊……

“这是……东方?哈哈,这孩子脾气太好,连孩子们都欺负他呢!”赵春芝看着热热闹闹的情景,并不吃惊,只是笑的不行。

李红岩已经了解了陈东方的情况,事业很称得上成功了,不仅他们的运输公司发展到了相邻的几个省,陈东方还做起了出口贸易,南陈大队的农产品之所以能顺利卖出国门,取得大批的出口订单,还是他们公司的手笔。最近,他又准备涉足远洋货运项目……没有人清楚他的身价,但早已经不止百万富翁了。

这么好的条件,不是没有姑娘主动表达爱慕,他却从来不为所动,如今身边跟着的人都是男性或者年纪比较大一点的大姐大妈,一个年轻的女的都没有。

李红岩从车子里下来,李大河和赵春芝已经快一步进了大门,二哥李新社则去停车,李红岩站在大门外,看着终于被李大河赵春芝解救出来的陈东方,两人隔着一道大门,四目相对,谁也没说什么,却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淡而深沉的喜悦。

几年之后,当两个人终于在一起之后,有一天李红岩问:“当时,我都出国了,你为什么没有放弃?”

陈东方玩着她的发梢,带着淡淡的漫不经心,又不容置疑道:“你到省城、京城,我能开车去找你。你去国外,我大不了开船去。”

------题外话------

到这一章,就要画上一个句号了。

感谢亲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谢谢你们。鞠躬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