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被坑的读者(1 / 2)

 安艺伦也从来就没有想过,有一天他看完漫画,会感到这样的悲凉与寂寥。</p>

就感觉这部漫画完全不是那种可以看完后就可以忘得干干净净的,反而因为这部作品深刻的内涵与质感,他回味无穷。</p>

然后他忍不住回过头多看了几遍,细细品味了一番,便愈发忍不住感慨,さくら老师的作品实在太棒了,其创作风格实在鲜明,可谓独树一帜。</p>

像这样让人回味无穷、充满艺术感的作品,堪称是漫画中的名著,也难怪它可以毫无悬念地拿下“手冢赏”的入选,并被那些评委吹捧。</p>

毕竟商业漫画大家也看得多了,能把漫画画出艺术性的,实属难得。</p>

不提它到底能获得多少人气,就单论它作品的本身,当真是击中了很多东瀛人的审美,那深入骨髓的“物哀”,实在令人着迷。</p>

可即便如此,安艺伦也还是觉得有些无法接受作品的不圆满结局,这部作品他越是细品,就越有一种“意难平”的感受。</p>

可是假如结局也如《你的名字》那些大圆满的话,那这部作品就没有这么高的艺术性了,同时也不符合男主“川岛”的人设了。</p>

川岛对女主熏子的好感和思慕之情确实始于舞女的美貌,并因她的身份、职业产生过一时的邪念。</p>

但最终,熏子的纤尘不染、纯真无邪和质朴善良净化了川岛的心。</p>

作品中,作者分明是把初恋少女的纯洁视作一种人生理想来渲染的。</p>

漫画结局部分的旁白是这样的:“我的头脑恍如变成了一池清水,一滴滴溢了出来,后来什么都没有留下,顿时觉得舒畅了。”</p>

这实际上是在悲哀中由于人们心灵的相互交流、相互抚慰而产生的和谐、幸福的理想境界。</p>

川岛感到一切都融为一体了,开始自然地接受别人的好意,也自然地去帮助弱小。原本孤僻、内向,拒绝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的他,心灵得到了彻底的净化。</p>

但他对熏子似恋非恋的思慕之情却不得不在青春的遗憾与叹息中走向哀婉的结局。</p>

青年学生感觉体验到的环绕女主的社会气氛是悲哀的,而自己“孤儿根性”的心灵底色本来就是悲哀的,因此形成了《伊豆的舞女》悲凉的基调。</p>

漫画开篇就提到了男主就是个孤儿,他两岁丧父、三岁丧母,是由祖父母养大的,从小就体弱多病还很自闭。</p>

这样的男主,他的性格就会注定导致悲剧。</p>

不像《你的名字》的男主,他为了拯救女主,那是真的付出了太多太多,行动力爆表,这样的男主,不给他一个圆满的结局,那也说不过去啊。</p>

怎样的作品配怎样的男主,《伊豆的舞女》本来就是川端康成带有自传体性质的作品,而他确实年幼时就失去了父母,所以他的作品中总有一种“孤儿根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