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五章 阵前约誓(1 / 2)

 说实话,黄娜提到人心思变之时,杨义臣当真是气糊涂了。

杨义臣生于北齐,长于开皇,又深得隋文帝的宠爱,被赐姓并收为从孙,后来又袭其父的官爵得封秦兴县公,长成后得拜陕州刺史,还曾大破突厥,封朔州刺史,可以说他这一生最风光的岁月,正好活在了隋朝建立以后的盛世之中。

所以即便是现在这天下看上去的确是有些乌烟瘴气,但在杨义臣看来只不过是些许疥癣之疾,不过是杨广个人的问题而已,而他为之效忠和奋斗的大隋,看上去应该还有抢救的价值,所以他打心眼里是不能接受人心思变的说辞。

只是,面对黄娜这样一个后起之秀,而且还是一个女子,他一时间也不知道用什么词好,便脱口骂了一句“黄口孺子”,其本意不过认为黄娜太年轻了,怎么可能懂什么才是真正的人心思变。

这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因此“黄口孺子”一句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却不想黄娜居然当真自诩少年,嗵嗵嗵嗵的就整出了一篇《少年东华说》出来,杨义臣又不认识梁启超是谁,因此自然再次被黄娜的“出口成章”给震住了。

所谓“出口成章”,可是要以“满腹经纶”来作为基础的,这大字都不认识几个人,打死他都不可能搞出什么“出口成章”来,所以杨义臣几乎毫无疑问的就确信,这黄娜张口所言当真是她的真才实学。

讶然之中,杨义臣不得不承认,黄娜张口而来之词,句句在理,尤其是最后这句:美哉我少年东华,与天不老!壮哉我东华少年,与国无疆!

杨义臣一早倒也知道天凤军把占下的山东四郡更名为东华四郡,当时因为不解其意,自然不曾深究“何以谓之东华”,如今听得黄娜句句不离东华二字,不由愕然明悟,心中暗道:“东华!东华!莫非是东方之华夏?”

杨义臣自小被隋文帝养在宫中,自然是读过几本书的,知道在周朝时,凡遵周礼守礼义之诸侯皆称为诸夏,而古籍中将“华”“夏”作为中原,称四方为“夷蛮戎狄”,因此“华夏”也是周王朝的自称。

如今这天凤军口口声声自称“东华”,再联系上杨隋的鲜卑血统,待得他幡然醒悟“东华”二字本意之后,也才发现这黄娜竟然是在悄无声息之间,居然把华夏正统苗裔的大义给占了,不由骇然惊惧。

旋即便也想到,若是今日阵前黄娜所言的《少年东华说》叫天下人得知,只怕凭此一篇便能蜚声天下,而自己刚刚好做了她的指路明灯,成为她成名的垫脚石。

思索自此,杨义臣也知道阳错阴差之间大事已成,当即长叹一声道:“时无英雄,竟使竖……竟使女流成名,罢罢罢!”

杨义臣本来张口想说“竖子”,后来一想还是改口称之为“女流”,免得叫世人以为自己倚老卖老欺负一个年岁足可做孙辈的小女孩,倒是不知道黄娜乃是因为穿越而身体变得年轻了,若真是按照年齿来计算岁数的话,也是正儿八经快奔三的老女生了。

(黄娜和黄小刚舅侄俩是大业十年穿过来的,至今已经四年了,而她之前刚好大学毕业,自己算算是不快奔三了?)

便也说杨义臣醒悟过来之后,长叹过后便也没了话说,当即一扯马缰,打马转身道:“也罢!多说无益,某等还是战场之上见真章吧!”

黄娜也拱手为礼道:“杨公慢走!今日一战,胜负可定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