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耽罗的高乙那族人主动来附这个事情,黄小刚本来是没什么准备的,但事已至此他除了捏着鼻子认下之下,也没必要往外推。
不过,当初他给董耀汉他们的交代,本是设法路过济州岛,然后看看上面有没有人,如果没有人的话就占下来……本来的意思其实就是想要白捡。
可如今既然人家有个什么高乙那族在上面,且又主动来投附,你总是不能继续打着白捡的心思来做事了对吧?
于是,黄小刚也就顺理成章的应了下来,先是给高乙那都罗木改了汉名叫做高木,然后又把耽罗变更为济县(别称还叫济州岛),暂时按照隋制设立县令、县丞和县尉、典吏等职,其中高木作为高乙那族的现任族长,自然不可能将他排挤在外,也就给他挂了一个典吏的虚职,其余县令、县丞和县尉都从高密这边派遣积年的老吏前去任职。
然后,也就把位于济州岛南面的三姓穴城(也即后世的西归浦市)更名为济城,给了三千户的中县定额,这样做是因为估计岛上的高乙那族最多也就有一千多户,因此后期肯定要迁徙中原民众前去填充,所以预先把定额给抬高一些。
然后对于济州岛的未来开发设想和规划,黄小刚也早就有了大致的定位,这会儿也没必要便跟,就按照预想的来就是了。
首先,济州岛的位置就是一个天然的优良中转港口,按照黄小刚原来的设计,他准备让日本要么忙着种地、要么就忙着修路和忙着顺路往日本最南端的长崎运粮食。
然后天凤军这边派出短程的趸船和漕船,就在长崎和济州岛之间来回运送,上岛之后就在岛上进行谷物的脱壳、造糠、精选等工序,然后谷糠还有副产品就地制作成饲料返销日本,精加工后得到的精粮则再往中原运输。
此外,济州岛虽然此时很荒凉,但在后世却还开发得不错,甚至黄小刚还知道济州岛在后世不但有可以养马的草原草场,还有很多的高尔夫球场,所以未来在岛上搞搞养殖业也是很必要的,不过马就算了,可以多养牛和羊,还有不挑食的猪以及各类家禽,反正从日本进口的谷物会在这里精加工,谷物饲料的供应绝对能够保证。
有了大方向的安排,其余的处置也就简单多了,首先就是把高木和他的三十多个随行亲信丢到高密大营里去,点出一个专门的教导排给他们开私教课,先走一趟新兵基础训练再说。
然后这高木不是随船带了五百多族人一起过来么,就把这些族人做过简单的筛选后,分批发往胶州新城和新港各地,让他们一边务工一边学习,日后回去好自己亲手建设家乡。
这之后,就是调集和调配高密现有的人手,迅速组织人力物力马上发往济州岛,争取赶在明年日本夏收之前把前期的港口、码头、物流、仓储、精加工设施的大框架给铺设出来。
此外,黄小刚还要伤脑筋安置带回来的台风灾民,这些灾民如果全是隋人倒也好说,可毕竟里面混杂了不少的日本渔民,也不说什么一碗水端平端不平的废话,至少你在处置方面的要一视同仁对吧?
然后经过考量,黄小刚决定在黄县的东岸给他们划出一片专门的聚居区,并且择地兴建渔业码头和配套的渔获处理设施,反正现在桑岛造船厂和旅顺造船厂虽然没办法按照黄小刚要求建造新式海船,但老式的渔船却是造得很溜,干脆以后就把两家船厂全部降为民用船厂,专门打造近海渔船来满足渔业需求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