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改变历史的人(2 / 2)

就在这个贞观十一年,炎热的夏天,太子李承乾,居然就提前出局了!

竟然这样快,毫无预兆!

虽然沈安也能够感觉到,皇子之间的争斗其实已经开始显露端倪,但是,远远还没有到鱼死网破的地步啊!

再者,根据历史记载,承乾最终被废,还是因为和李泰争斗不休,可现在呢?

很明显的,李泰还没有出几招,也没有看到李承乾是如何应对的,他居然就被废了!

沈安想不出,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李世民提前下定了决心?

这其中一定是出现了什么异常的变故,而且,他猜测,这变故说不定还和他有关系。

想想看,按照历史记载,皇子之间的争斗明朗化是贞观十六年的事情,距离现在还有好几年。

历史是有它的轨迹的,而在历史这条蜿蜒曲折的轨道上,唯一的变数就是他沈安的出现。

虽说他已经相当收敛,并没有刻意出手改变历史进程,可终究他还是个外来的侵入者。

只要他存在,就一定会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他现在担心的是,他的出现究竟会对历史产生多大的影响,李承乾提前被废,李泰肯定要崛起。

他一定要提前开始运作,那么李治的将来又会如何?

要知道,历史上的李治,在当上太子之前,或者说是真正当上皇帝之前,他的态度都还是很端正的,特别孝顺,特别老实,关键是,根据历史记载这个时候的李治确实没有过多的参与皇子之间的储位争夺战。

他能够得到太子之位,完全是得利于,鹬蚌相争,要不是李泰和李承乾争个不停,一副你死我活的状态,也不能抱在一起自爆,最后便宜了李治这个弟弟。

也就是说,可以确定,在贞观十一年这个历史节点,李治对皇位还没有什么想法,他现在的思维还是孩童思维,对未来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

在这样的前提下,李承乾出局,对于李治来说,似乎不可控的因素就更多了些。

历史上,承乾出局很大程度上也是被李泰逼迫的,而现在,可以想见的是,在承乾出局这个问题上,李泰的因素并不是最主要的。

承乾最后会有这样的结局,完全是咎由自取,也就是说,在李世民那里,李泰的形象还是不错的。

而李泰,虽然身形肥胖,可总体来说,身子骨还是可以的,毕竟还年轻。已经偏离轨道的历史进程,会不会歪向李泰一边?

他沈安会不会抱错大腿了?

无数的疑问从脑海中飞过,沈安不觉有些担心,虽然究竟谁做皇帝和他的关系并不大,同时,他也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对储君选择这样的大事,根本就没有影响。

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此前,他和李泰也有过一面之缘,很显然,李泰并不喜欢他,这是很显而易见的。

以李泰的那个小心眼,未来若是他上位,自己的日子肯定不好过,尤其是他现在大张旗鼓的开作坊,目的不明,又赚了这么多钱,可不就成了某人的眼中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