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似有波涛再兴事(2 / 2)

果然几天之内,接二连三的败报飞快传来,先是安平府(就是呆湾府,但是涉政)驶往福建的粮船被劫,军粮稻米数千石丢失。

随后汕尾的上汕失守,浙江温州镇水师总兵胡振声统率二十四艘霆船来战,被蔡牵于闽东洋面以堂堂之阵击败。胡振声战死,温州镇水师精锐几乎全军覆没。

随后广东起义军朱濆也带领大小船只百余条投奔蔡牵,两者汇合,势力大涨,合兵一处,乘胜攻打安平府。

全台震动,各地反清武装接连响应,海路两师数万人马包围安平城,连台北鸡笼、淡水等镇都大为动摇 。

已经出现打下安平镇,割据台海,称霸一方的苗头!

康熙年为了平定明郑势力,满清朝廷花了多少心思?死了不知道多少人,耗费了不知道多少银两,才告功成。

乾隆年林爽文起义,虽然声势浩大,但旋起旋灭,只因起义军没有隔绝满清水师于海峡的能力。

而蔡牵不同,他是真有大小战船四百余艘,如果攻克安平,以水师截断满清援军。全台传檄而定,不费吹灰之力。

那么以台岛为跳板,先取澎岛,再取舟山、金厦、连江诸岛。

只要水师在,便又是一个明郑!

…………

“不曾想,一个海盗居然也有这般声势。”洪大守几人此刻正在一家饭馆打牙祭。

“怎么天底下的官兵都是这个鸟样,铁山的是这样,义州的是这样,没想到连清国的也这样。”金斗吉放下筷子。

“还是清国不重视海防的缘故。”

说白了就是没有海军!水师的战船早就落后世界了,欧洲上千吨的风帆战列舰纵横大洋,满清还在用蜈蚣船、霆船、乌船做主力。

一百五十年前的国姓爷都能造三十六门大炮乃至四十八门大炮的夹板大船,满清反而是越活越回去。会造风帆战列舰的工匠现成的都有,可一样不去造。

“连丽人都知海防之要,枢臣却蝇营狗苟,蒙眼竟作不知。”

“可笑啊,实在可笑!”

隔壁桌一个年轻的书生,用有很浓重的吴语口音的官话在自嘲。

“阁下醉了,莫谈国事啊!”

洪大守因为那口吴语而对此人心生好感,出言提醒他,好好的读书人,不好学他们这群李朝人,他们顶多被驱逐回国,而国人是要问罪的。

“我沈子彝,公车入京,便要去通政司向圣上直言枢臣无能!”读书人满饮一杯,重重的把酒杯放在桌上,丢下一个约莫四五钱的银角子,拂袖而去。

“沈子彝,好生熟悉的名字啊!”

(没有推荐啦!所以又变回一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