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规划仁川大都市(2 / 2)

“不!丁判官要按三十万人丁的大城来设计!”

林尚沃比丁若镛的胆魄大多了,他是要在仁川大干一场的。不仅要设立官办仁川纺织所,还要设立其他大大小小的官办事业,并将仁川作为对请贸易的新节点,直接对接清国商贸发达的扬子江流域。

这不仅会使得商业人口逐渐增加,依附于官办工商业上下游的各类行业人员也会大大增加,到时候还要从南道地方招募足够多的造船工匠和木匠,在仁川搭建船坞。少说这也会聚集数千名工匠,拖家带口的,又是三五万人。

“三十万人的大城!”丁若镛有些难以置信。

要知道这时候的汉阳,也不过就是三五十万人的城镇罢了。这还是因为数万兵士及家属,数千家两班户及其奴仆户,都在汉阳的缘故。一座小小的贸易港口,能够在未来发展成十万人口的城镇就已经是丁若镛认为的极限了。

只不过这两个人都算错了,将来的仁川会是一座人口三百万以上的大城市!

“未来人口可能会更多!”林尚沃到是充满了信心。

“这……”丁若镛转头看向李禧著,两个人最近搭档,丁若镛知道李禧著是个有本事有决断的人,也比较相信李禧著。

“都按林参判的话去做!”李禧著既是相信洪景来的用人,也是相信林尚沃的眼光。

做生意这个事情,有时候带一点“好高骛远”,也许不是什么坏事。要是不带有一点冒险和赌博,全都想着按部就班的吃现成,那生意做不大。

把丁若镛送走,李禧著排开闲杂人等,站在正在大兴土木的码头上,指着处处动工的各项建筑和形形色色的劳工。

“老弟这次来,想来是一定有任务的!”

“洪大哥允了我五万两,前来创办纺织所,并联通对岸清国扬子江的贸易。”两个人私下聊,就不必要打什么官腔了。

“纺织?”李禧著到是一直往日本倒卖清国进口来的丝绸。

但是对于实际的整个纺织行业,没有什么太深入的了解和参与。他们莱商主要是做清国和日本之间的二道贩子,仗着日本闭关锁国,禁止本国的商船出海,这生意已经赚了二百年了。

不过近来嘛,二道贩子越来越不好做了,日本自己已经开始走上殖产兴业的道路。能不进口就不进口,能国产就国产,这钱越来越不好挣了。

包括柳成用在内的莱商上下,此番举商团投靠洪景来,未必不是想要通过这次风险投资,给贸易量日益萎缩的莱商寻一条新出路。

“纺织这事小事,来前洪大哥吩咐我,与你商谈创办国立中央收兑储蓄所的事情。”林尚沃掏出一封洪景来的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