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入道门(2 / 2)

而站在一边的钟文,一直听着大们的谈话,眼睛却是盯着那位李道长看着,心里有些不痛快,自己往后的命运就这么简单的定性了?以后自己要做个道士?做道士不是要吃苦耐劳的吗?不是要清心寡欲的吗?

钟文的心中虽是有些不快,但这事还真轮不到他来说话,再者,自己家里欠着李道长好多人情的,想还都难还,而且,这人情,还是钟文去求来的,如果自己真要入了龙泉观,拜了李道长为师,那这一切都将变得简单了。

“好,那这事就这么说定了,我回去之后,选个黄道吉日,正式收钟文入我龙泉观中,做我的弟子。”

李道长听了钟木根夫妇二人没有什么意见后,心中到是开始欢喜了起来,自己终于有了一个弟子了,至于以后成不成器,那就得看自己如何教了,而且也省得自己再跛着条腿出去寻个弟子来了。

“李道长,这大虎……”

钟木根看着李道长他们一行人准备离开回观里去,可这大虎还在的,这收了自己儿子入了观里,这拜师礼得给啊。

“嗯,这大虎,陈丰,你们抬回观里吧,到时候送到城里去卖了,也好换铜钱来,钟木根,这大虎观里先帮你卖了,你们去卖也不方便,放心,卖了的所有铜钱,都将交于你们的。”

李道长也许是误会了钟木根他们的意思了,但如果真要是钟木根夫妇去城里贩卖这大虎,确实有些不切实际,还不如观里的道人们去贩卖呢,这样也可以避免不少的麻烦。

“李道长,我们不是这个意思,我夫妇二人的意思是,我儿子小文拜您为师,这头大虎就当是拜师礼了。”

钟木根赶紧出来解释,这事可真要说清楚的,要不然,他心里可不知道这拜师要交多少钱的。

“哈哈,钟木根,你啊你,我龙泉观收徒拜师,是不收任何拜师礼的,好了,我们先回观里了。”

李道长听闻钟木根的话后,大笑了起来,对于农户人家而言,他们不清楚也正常,道门收徒不收钱,只收缘,有缘即是徒,无缘,哪怕你多少钱都不收的。

随后,几名道人开始抬着大虎,跟在李道长后面往山上的龙泉观行去,留下钟文一家,以及不远处看热闹的孩童们。

大虎抬走了,孩童们也觉着没啥热闹可看了,随之散去,而钟文却是站在当场,心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旁边的钟木根夫妇,却是有些傻眼了,他们一直认为拜师就得送上拜师礼,或许对于他们而言,教授弟子学生什么的,总得要有孝敬才是,可如今,却得到的答案,是不收拜师礼的。

虽然大虎被抬走了,但刚才听李道长所说,只是帮着他家贩卖罢了,至于能卖多少钱,暂时也不知道,想来会有不少的,心里到是开始欣喜了起来。

“夫君,咱家小文,真的要拜李道长为师吗?那小文以后是不是就不长在家里了?”

秀看了看身边的钟木根,对于自己儿子能拜入龙泉观中,那肯定是赞同的,但以后一直在观里生活,这做娘的总会有些不放心,虽然家离道观也不远,也能天天去看看自己的儿子,但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天天在跟前的呢。

“刚才李道长也说了,咱家小文以后就是观里的人了,以后肯定要住观里的,反正也近,想小文了,也可以去看看,小文要是想家了,也能随时回来。”

钟木根到是看得开一些,毕竟这是自己儿子一生的大事,在将来的以后,吃穿也不用愁,对于他来说,那是最好不过了。

“哥,你以后要去观里生活了吗?那我怎么办啊?”

小花站在钟文身边,一直听着大人们的话,可真要自己哥哥去了观里,家里就剩下她一个人了,心里突然空落落的,小花的眼睛开始掉下些泪来。

“小妹,我又不是离开这里,我只是去观里学习罢了,以后我还会回家的,放心啊。”

钟文见着小花流着泪水,赶忙帮着擦拭了一下,安慰着这个一直跟着自己小妹,心情也开始有些低落了起来。

三日后,观里的道人送了一百多贯铜钱过来,说是大虎的钱,钟木根夫妇感谢之声,不曾间断过,同时,道人们也说两日后是龙泉观的收徒仪式,到时,由钟木根夫妇送钟文上山。

这话听在钟文耳中,怎么着都觉得刺耳,送自己上山?这不就是下葬的意思吗?但也没法,自己可没有发表意见的存在,只能听之任之了。

两日后,一大清早,钟文一家就挑着一些家里的东西,往着观里走去,虽说是不需要送拜师礼,但在钟木根夫妇二人心中,还是有些不好意思,随之,在家里弄了一些干豆腐,腊兔,腊鱼什么的。

“钟文,钟木根之子,年十一,自愿拜入龙泉观,奉三清祖师为尊,奉李道陵道长为师,为第十九代弟子。”

龙泉观主殿,钟文跪在一个团蒲之上,边上的陈丰道长站一边喊着话,一边开始入门仪式。

“……”

“第十九代弟子钟文,赐道号九首,接道冠道衣,从此侍奉三清祖师,侍奉师尊,以宏扬道门之法,护我龙泉观之名。”

一套烦琐的入门仪式结束下来,钟文终于是成了一名龙泉观的道士了,而且还是李道长的弟子,传承衣钵的弟子,至于以后该如何行事,一切都得听这位师傅的话了。

道家,思想自然,随意而为,崇尚自然无为。道家非道门,而道门宗派的演变,可谓是从道家而来。最为著名的道门宗派全真教,就是由道家演变而来。

道家的演变,从三皇五帝,就已有了雏形,一直到春秋时期,形成了完整的道家思想。老子,庄子就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同样,也是后期诸多道门的所崇奉的主要人物。

道门的由来,也是从汉末开始,从道家演化而来,一直到南北朝才渐渐有了鲜明的首门宗派。而这些道门宗派,又有着各不一样的区别。

如某些道门宗派,是一些方士组成,也有一些是术士组成,当然,也有游侠组成的道门宗派。

道门宗派各凡不一,不拘一格,蓄发或不蓄发皆可,没有形成统一的道门标准或装束,但基本都会以道服来做为身份的表现。道服可以是灰白袍,也可以是青袍,或者素袍什么的。

而道门宗派所使有的法器武器,那更是五花八门了,刀剑枪戟什么的都有,都是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

至于现在所看到电视剧中的道门形像,也基本是北宋之后的形像了,一身黑白道服,一手拂尘,束发道帽。这一形像,一直延续到后世。

如今的道门,有着诸多的宗派,如全真,龙门,武当什么的。

宗派虽多,但又有着很多的区别,也可以说是修真与修道的区别。修真的就如全真,以出家为主,修道的,如正一,可结婚生子,亦可不蓄发,与普通人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