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第一桶金(2 / 2)

回到宫中,朱友建依旧是十分激动,自己计划的第一步终于实现了,现在要考虑的就是保密和安全的问题了。须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自己虽然贵为王爷,可也不能禁绝他人打自己玻璃的主意。更何况如今大明的王爷们虽说过得都不错,却也只能算是被圈养起来的猪,没有什么太大权利。自己的玻璃一旦被人盯上,他未必就能保得住。

因此朱友建必须找一个合适的代理人,一方面让这人去帮自己经营这份生意,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他来阻止别人的窥伺。而这个合适的人选,自然就是自己未来的老丈人——田弘遇了。

所以在他下一步的打算中,哪怕自己吃一点亏,让一些步,也是无所谓的,可以想象,这个玻璃的市场有多大,利润又有多大,只怕自己再招一千人一万人来生产,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所以他根本不在乎吃这点亏。更何况朱友建这货心中还有后招呢。

因此他让骆养性找的那几个生意人自然就派上用场了,这几日他一直命自己宫里的太监暗中监视观察这几个人,又让人从外边搜集他们的信息,通过分析汇总,朱友建终于选出了两个人,一个是经商破产,欠了一屁股债的山东人,姓李名松阁。

这个人忠厚老实,破产也是因为相信了别人,最后投进去的钱全部打了水漂,还欠下不少债,老婆也跟人跑了,剩下一双儿女嗷嗷待哺。在朱友建看来,这种人也好控制,只要他儿女在自己这儿,他必然不会起二心。

另外一个是小商贩出身,虽然没做过大生意,但他的摊位十分红火,算账很快,而且十分准确,还是个土生土长的京城人士,名叫张永榆,今年才二十四,家中尚有一对老父母和两个姐姐,俩姐姐虽然都出嫁了,但日子过得也不怎么好,他时常会接济姐姐,十分重感情,因此也入了朱友建的眼。

元宵节后,他先和两人在城中的一处茶楼分别接触交谈了一番,旁敲侧击的问了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又判断出了一些讯息,这才下定决心用他们两个。

张皇后听闻信王殿下每日都是早出晚归的,也不知道在京城游逛什么,于是就把骆养性找来问话。骆养性得了父亲的劝告,再加上这段时间观察,看出信王只是想做点生意,赚些银子。

所以当张皇后问他的时候,他就替朱友建圆了过去,只说信王千岁喜欢在外闲逛,进茶楼听书听曲儿,别的倒是什么也没说。

不过这件事朱友建倒是知道了,因为他身边又多了一个太监,名叫徐应元,这人以前就是服侍庄妃和他的,不过因为年前犯了些错,被罚去洗了三个月的马。

朱友建那天听曹化淳随口提了一句,他也想起来史书上确实有这么个人,他虽和魏忠贤关系不错,但对自己也算是忠心耿耿,是跟他从信王府潜邸出来的老人,除了有些贪财贪功之外,也没什么大的毛病。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太监都混到这份儿上了,没了子孙根,再也不能享受男人的乐趣,贪点钱财也不是不能理解,目标转移嘛!这样的人也好控制,抓住他的弱点才能让他尽心为自己办事,于是他就去张皇后那将徐应元给要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