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班师(2 / 2)

依照大明的惯例,这种为宗亲大婚进行的选妃,一般都是由皇后主持,外加两名贵妃陪同,这规格是仅次于给皇帝和太子的。

不过这次虽然只是为亲王选妃,但由于朱友建是当今天子唯一的亲弟弟,那待遇就又不一样了。想拍信王下马的人也是有许多的,毕竟在表面上魏忠贤还是要装作与信王下很和气的。因而在这种事上魏忠贤是不会去作梗的。

更何况在许多有适龄少女的人家看来,当不成皇妃,若是能做个王妃,也足够飞黄腾达,富贵一生了。所以在大明的祖制之下,不知道又进行了多少黑暗中的交易,才选出了这些备选的淑女。

不过孙娜恩倒是根本不用担心,天启帝已经金口玉言诺了朱友建,所以这些对于她来说大概就是走个过场,这倒是与历史上的不太一样了。

而这选妃的标准,虽然不像选皇后那样严格,但也是有着极为讲究的一流程的。毕竟大明从开国到现在,真正经历过选皇后的,加上天启皇帝一个,也没有超过一只手的数量。其他的皇帝都是在登基前就已经有了正室的。

选妃中最重要的并不是看淑女们是否美丽动人,而是要看材、举止、谈吐、气质等等,最重要的就是看生辰八字是否合适。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海选出来的淑女们,还真找不出哪个是丑的,毕竟这最后都是要让皇后甚至信王本人过目的,太丑的话岂不是要搞事?

选中的淑女,则由皇太后或份类似的长者,用青纱布蒙盖着她的头,再在她手臂上上金玉手镯之类的吉祥物,算是信物。

而那些未被选上的淑女,则将庚帖塞回她们的袖中,赐些银两,劝慰一番就遣还家乡。这样的经历,对落选的淑女而言,不仅无伤大雅,或许还会给后的婚嫁挣些资本,因为她们毕竟是被召入宫过的淑女!

这些淑女,在几天的时间内先后被一一召进宫中,由张皇后及刘老太妃和陪同的两位贵妃过目,最后被选中的是江苏苏州人氏周奎的女儿周氏。而孙娜恩却是因为天启帝之前就有了旨意,张皇后和刘老太妃只能让她做了一个侧妃,这倒是和历史上的结果是一样的。

究其原因,却是因为在召见了孙娜恩之后,张皇后和刘老太妃都觉得这女孩子小小年纪,就已经如此倾国倾城,若是年纪再大一点,岂不是该祸国殃民了?所以两人都不同意立她为信王正妃,但又不得不给皇帝和信王这哥俩交代,所以就封了她做侧妃了事。

而选择周氏的原因,大约是觉得这女孩儿带着一丝江南水乡的灵秀之气,而且从她的经历来看,应当是个会持家之人。不过张皇后觉得这位周氏看上去有些弱小,有些不风的样子,大概是担心她不像是个能够多生多育之人,所以还是有些犹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