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迷雾重重(2 / 2)

吴有,字又可,吴县东山人,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开创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他以毕生的治疫经验和体会,大胆提出“疠气”致病之学说,在世界医传染病学史上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因此赢得后人的广泛尊重。

崇祯末年,全国瘟疫横行,十户九死,各地的医生们都对此束手无策,吴有亲经历每次疫,潜心钻研,根据医治经验,编撰了《瘟疫论》一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过这个时候,吴有还只能算是一个医术精湛的医生,并没有达到崇祯末年时的那种高度和程度。他和宋献策两人算是老相识,这才在一封书信之下,就奔波千里,来到北京城。等见到了朱友建,宋献策才将具体的况和他一一告知。

医者仁心,吴有虽然对大明的种种弊端和贪官污吏也是深恶痛绝,但在得知是信王中毒之后,他也没有二话,不辞辛苦,千里迢迢赶来京师,而且一见到朱友建,连口水都没喝,直接就先上来请脉。

现在的朱友建,在民间的声望可是历史上的那位比不了的,光是济南赈灾一件事,就为他赢得了不小的声誉。再加上他在北京城外的皇庄已经是个公开的秘密,所以他也就比较大胆的帮助周围的贫民,这使得京师内外的许多百姓都对他十分有好感。

还有就是他在泸州卫一战,亲冒矢石,击败了奢寅上万兵马的围攻,使得他的声望更上了一个台阶。“贤王”这一称号已经不足以说明他了,许多百姓私下里已经开始把他和成祖皇帝相比了。

毕竟这是一个上马能治兵,下马能管民的亲王,大明多少年别说这样的亲王了,就是皇帝也没这样一个了。但这一切朱友建倒是不太清楚,毕竟这只是部分百姓私底下传的,还不足以震动朝野。

吴有对朱友建也是颇有好感,在济南大灾之后,他也曾赶过去查看,毕竟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可当他赶到之后,看到的却是一片祥和的景象,百姓们在官府的组织下,全力自救抗灾,防疫措施也做得很到位,这使得吴有没了用武之地,反而还让他在这其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毕竟那些方法很多都是朱友建从后世的抗灾防疫措施中直接照搬过来的,又岂是这个时代可以比拟的?

所以吴有不但对朱友建不反感,还十分敬佩,所以这才不顾辛劳,直接就提出要把脉诊治。不过当他把过脉之后,却是颇觉惊讶,又请朱友建捋起衣袖,看了看他的胳膊,仍然没发觉异常。最后又提出要看朱友建的后背,朱友建便脱了衣服,让吴有观察。

看完之后,吴有问道:“大王,可还记得中毒当大王自己所用的香料?”朱友建仔细想了想,点头道:“记得,原本是该用麝香的,不过我不喜欢那味道,刚巧有人进贡了一块龙涎香,我就命人用它熏了衣服。”

吴有点了点头道:“那就是了,大王,此次还是多亏了这一块龙涎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