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山海关(2 / 2)

特别是各级将领吃空饷的问题,更是被刘应坤作为重中之重来进行整顿。不过好在此时山海关不像辽东其他地方,都有大量的各种本地军头,关系错综复杂,根本不好下手。现在驻扎在山海关的兵马,大部分都是从各地调过来的客军,还有就是部分归顺的蒙古人组成的兵马,剩下的都是从辽东前线败下来后逃到这里,又被整编了的。

其中甚至还有百余名“戚家军”!不过说是“戚家军”,其实他们里边并没有人真正跟随过戚继光打倭寇,也没有人跟过戚金援朝鲜。他们之中只有寥寥十余人是浑河血战的幸存者,剩下的大都是这些年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募集到的人,希望能够再次打造出一支所向披靡的“戚家军”。

不过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自从朝廷决定不再从义乌一带募兵之后,再加上他们又得不到上边的支持,“戚家军”已经没有了复兴的可能。至于以后,或许朱友建知道这件事后,可能会把这些人编入自己的新军,但也绝不会再打造一支“戚家军”了。

山海关的这些兵马混杂,但对于刘应坤和毕自肃来说,这样的兵马整编起来反而不似袁崇焕在宁远那边那么棘手。毕竟这些人都是客军,又没有强有力的统兵大将,军饷粮草都捏在朝廷手里,他们是圆的还是扁的都是任自己说了算的。

不过这毕竟是关系到几万人的问题,刘应坤和毕自肃在辽东多年,知道就算是客军,但这种事如果一个处理不好,那都是会闹出来大乱子的。所以两人仔细商议斟酌之后,打算先从一些兵马较少的客军开始下手。

除了整编兵马这件事,刘应坤要做的事还有许多,从天津运来的粮草辎重少不得要经过山海关,这来来往往的,少不得要有各种事,刘应坤又怎么可能完全不问?

更何况如今的山海关可是还有一个大秘密,那就是水泥厂。自从朱友建答应袁崇焕向辽东供应水泥之后,就命人把水泥厂设在了山海关。看出水泥作用的刘应坤知道这是一件利器,而且是决不能落于建虏之手的。

为此刘应坤丝毫不敢大意,无论再怎么忙,只要是有关水泥和水泥厂的事,他都会亲自过问,而且几乎每天都要到那里转上一圈。厂里的每一个工人都是从关内招的,根本不用辽东本地人,为的就是防止水泥的秘密被泄露。

而生产出来的每一袋水泥,也都要经过刘应坤亲自的审批,才会许被运出去。而且之后的使用过程也必须在刘应坤随机派去的人的全程监管下,有时刘应坤还会亲自来一个突击检查,他也是把朱友建的叮嘱给做到了极致。

朱友建心中很清楚,若想攻克一座水泥修筑的堡垒,在现有的那些兵器的条件下,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他是十二万分的小心,叮嘱刘应坤要防止水泥流入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