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拉暹罗上船(2 / 2)

“良辅兄,你的意思是——?”贺逢圣问道。

“你我如今可还带着这么多船只停靠在宾童龙,若是骤然间来了几艘暹罗船只,也不进城拜见占城官员,反倒是直接上了我们的船。若你是占城君臣,能不起疑心吗?更不要说之前暹罗人可是还来向婆阿请求参与互市,难道婆阿就不会觉得这其中有什么猫腻吗?”

孙国祯的反问,确实令贺逢圣心中一凛:是啊,怎么可能会不起疑心?这又不是向郑芝龙带个人上来,换大明的服饰,就能够掩人耳目。一旦暹罗人派船过来,别说两三条船了,就算是只有一条,那也足够引人注意。甚至不要说是暹罗人的船了,就算是再来一条大明的船只,说不定都会让占城人过问一番的。

这个补丁若是不打上,那么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白费,郑芝龙也就白让那暹罗使者换装了,还不如就正大光明地上船呢!那样反倒不会让婆阿怀疑太多。

“那若依良辅兄之意,此时又该如何去做?”贺逢圣此时心里已经有了计较,不过这件事既然是孙国祯提出来的,想必他也一定有了解决的办法,还是先听听他怎么说,这准没有错。

“此事也不难。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暹罗人找上的是郑将军,那此事就还需他出面,让他派人再与暹罗联系,待他们到来时,不要进港,可在外海附近寻一处岛屿,稍作休整。等我们回程之际,再汇合一处,一起回大明。”孙国祯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这想法基本上倒是与贺逢圣不谋而合,在孙国祯提出这个问题之后,贺逢圣很快也就想出了与之大差不差的对策。既然两个人在这件事上看法一致,那也就省得再多去浪费时间。两人很快又把刚下船的郑芝龙找来,说明缘由之后,郑芝龙也明白其中的利害和关键,当即就拍着脯满口答应下来。

果不其然,在短短四五之后,那暹罗使者就又在郑芝龙的引领下,穿着大明的服饰偷摸着又上船来了。双方寒暄之后,那暹罗使者便邀请贺逢圣与孙国祯前往自己在外海一处小岛上停着的船只走一趟。见到对方如此,两人也自无不可。

于是郑芝龙就派遣了一艘中型战船,以常巡视为由,瞒过了占城君臣,载着贺逢圣与孙国祯,大摇大摆地出了码头,往暹罗船只停靠的小岛而去。

这次跟随暹罗使者一同前来的,是三艘跟大明的中型战船差不多大小的船只。而且看那吃水线深的,里边估计是满当当的装了不少货物。

那使者带着贺逢圣一登船,就立刻笑容满面地说道:“上使,下官此番是奉了我王之命,有幸能够跟随上使一起前往大明,觐见天朝皇帝陛下。同时也要请天朝皇帝能够许我暹罗与占城一样,与大明进行互市。”

这种场面话其实就算不说,贺逢圣他们也已经看了出来。而且此次暹罗遣使去觐见皇上,仍然是由此人为使,也在他们的意料之中。不过看他满面光的样子,估计十有**是又被暹罗国王升官了。

“上使请看,这三船的货物,除了其中一条是我暹罗独有的一些特产之外。剩下的两艘,则是根据我王的特意交待,装载的更是我暹罗所独有的长粒香米,共计有两千石,还想请天朝皇帝品尝。”说着,那使者还挥了挥手,命人取来一些,让贺逢圣一观。

贺逢圣是武昌人,孙国祯则是浙江慈溪人,算起来两人可都是生长于南方之地,自幼也是以大米为主食,自然对于稻米的样子也是了熟于。可对于现在见到的这种颗粒细长饱满,而且还带着一股谷物香气的大米,他们也是第一次见,之前根本就是闻所未闻。

在确定了这香气并不是暹罗人自己故意弄上去,以用来取悦皇上的之后。两个人也不得不佩服暹罗竟然能够有如此得天独厚的作物。这种长粒香米,自己别说见了,在此之前就连听说都没听说过。看来暹罗人对于这次的互市,那也是志在必得啊!不然又何必花费如此大的手笔,连这种特产都一下子拿出来两千石,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

等双方又交谈了一阵之后,郑芝龙就命郑芝凤带着十来个兄弟留下,作为双方的联络。自己则仍然护卫着贺逢圣和孙国祯,一同乘船返回了码头。这一切的行动,占城人完全蒙在鼓里,根本就是一无所知。

但这也并不是要把占城踢开,再去和暹罗搞到一起,只不过是想多一个粮食进口的来源,所以才做的这么偷偷摸摸。

原本在这次互市完成之后,贺逢圣就完全可以跟随船队一起返回向朱友建复命了。不过也是为了安抚占城君臣的心,更是为了表明大明的互市不是一锤子买卖,贺逢圣还是决定先留下来,待下一趟的互市船队来到之后,自己再乘船返回大明。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此次互市之中,大明所换得的粮食,远远不是这百余艘商船就能够全部装完运走的。贺逢圣也是不放心把这么多的粮食就这么留在这里,所以才会打算亲自留下来,看守剩下的这些粮食。

于是,等最后一艘商船装满粮食之后,郑芝龙命弟弟郑芝虎与结拜兄弟施大瑄二人带领一队人马,留下来护卫贺逢圣。自己则和孙国祯、李忠押运着这一批粮食,带着暹罗使者的船只,一同返回了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