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赵家官制(2 / 2)

前世赵亮看过一句话叫他记忆犹新,再差再乱的秩序也比无秩序强!

‘大陈’这个普天下人眼中的草台班子就是如此。

高层再怎么欠缺,再如何身兼多职,只要制度划分明确了,那办事效率就一下子提升了好多。

这点只从宣传事宜上就可看出一二。

之前赵家也很重视宣传,这项任务被交给了樊琪和徐延辉去办。因为郭子华是澳门来的,他显然是不合适的。

樊琪可能从没想过造反,但事到临头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顶上了。

因为他的关系,樊执中都只能站出来做起了教育部长。

但徐延辉可不怵他。

这俩人一直都在争论不休,一个主张把宣传重点放在满汉之分,华夷之辨上,实实在在的利益当然能提,但不能当做重点来宣扬;另一个则认为实实在在的利益才更能打动人心。

赵亮倒是觉得樊琪的意见挺有道理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固然能打动人心,但把金钱说的太红果果了也不好。

然徐延辉表面上是认同了,实际着实的时候却还是自己的那一套。

尤其在赵亮带兵离开陈州之后。

宣传方面的两个领事者的矛盾着实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宣传的效率。

现在樊琪被调去了新闻出版总署,宣传部教给了徐延辉,为什么如此,那当然是因为过去的时间里已经检验出了谁的法子更加有效。

满清入关已经一百五十年了,根基早已经稳固。天下亿万众生早就遗忘了百五十年前的鲜血,而把脑袋后头的金钱鼠尾视为人生不可或缺之至宝。

正值鼎盛的满清也没有如晚清那般被万国来操,国人身心上还没有遭受那沉重到极致的创伤,在这种情况下去提华夷之辨,哪里能真正的掀动百姓们的心啊。

而且华夷之辨这东西真要有用处,蒙元和满清又如何能入主天下呢?

当然你也不能说这东西就一点用也没有。但想要发挥它的最大作用,那就必须在一个大大的前提之下。

比如说赵家已经占据上风,或者是抵挡住了清军的反扑,站稳了脚跟!

这个时候这四个字才会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而现在说这个,真心不如讲一讲银子来的效果巨大。

徐延辉坐上了宣传部长后心情大好。

因为这不仅代表着他仕途上的胜利,更代表了他的意见得到了上头的认可,这可就太棒了。

短短三天里,徐延辉就对宣传部门做出了改变。

比如说各地设立宣讲员,在茶馆酒楼放置报纸,组建文艺团体——这是赵亮曾经提点过的话,但进展不快,一大原因就是樊琪对这事儿的不认可。

这人是一个真读书人,但思想上还是有限制的,对比对戏子。

徐延辉才不在乎呢。

这是赵亮给的主意,而且想想还很有道理,老百姓都喜欢看大戏么,这是一个极好的宣传手段,凭什么要搁置?

就才几天的时间里,宣传部就来了个大变样。其效率的提升显而易见!

而最高法院的出现对于司法审判方面更是有极大的建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