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船厂和医馆(2 / 2)

“二哥,其实我今天来找你,主要是为了学校的事。”刘牢之说明来意了。

“哦,学校有什么事?”刘和之有些心虚,学校不盈利,只是往外花钱,实在是没什么油水,他也不愿花心思在里头,只是按照刘牢之当初的设想,安排下人去做而已。

刘牢之笑道:“是这样,这段时间学校里的学生渐渐多了,我看每个班的学生各个年龄参差不齐,老师讲的内容也五花八门,乱的很,这样可不好。”

“是这样啊,我没注意到这个事,也不太懂,依你看怎么办才好?”刘和之问道。

“我是这样想的,咱们编一个教学大纲,规定一下老师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同时这些孩子要按照年龄和学识重新分班,接受不一样的教育,因材施教嘛。另外,咱们学校不能光教着识字,还要教地理、算术,还要教习武艺。另外,我还想让一品汇的伙计们到学校里学习,不需要他们通经典,只要能认字就行。”

“这个主意好是好,就怕学校里面的老师不会教啊。”刘和之道。

“编制教材,老师按照教材慢慢研究,总能学会。”刘牢之对道。

刘和之点了点头:“也只好这样了。”

“对了那天我去的时候,门口连个看门的都没有,就那么轻易进去了。学校里面可全是孩子,进去坏人不得了的。”刘牢之正色道,“所以学校门口必须建传达室和保卫处。闲杂人等不得入内,学校里面的孩子也不能随便出去。”

“对,这样好。大郎啊,哥哥最近要忙着筹建船厂,学校里的事,你多分担下吧。”刘和之现在一心想着建船厂,学校的事实在提不起兴趣。

“好吧。我想任命刘衡作为学校监督,负责学校的运营。”刘牢之看刘和之没什么兴趣,本想跟他讨论医院的事,也只好作罢。

“好。刘衡是个能干的,我也觉得他行。”刘和之正想着把学校推出去,对此自无不可。

离开东府,刘牢之觉得有一种深深地无力感。家族的凝聚力不足,他也没什么办法,只希望刘和之能在造船上有所成就。

回到家里,刘牢之找来刘衡,跟他说了对他的任命,刘衡听了喜不自胜。

刘牢之说道:“这个监督,只是个临时的差事,这段时间你先将就着。半年后如果干的好,就任你做个管事。”

刘衡也不介意,施礼道:“谢小郎君提拔!”

刘牢之摆摆手,示意不必多礼。又对他道:“学校毕竟事务不多,你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全力筹办医院。你列在册子上的这些医者,都请到了没有?”

刘衡躬道:“开医馆的医生都通知到了,有些大户人家自己供奉的医者,可就不好请了。”

“开医馆的请到了就行了,到时候咱们一起去会会他们。”刘牢之沉吟了一下,说道:“那些私人供奉的医生,不经常在外行医,说起来他们只是通医术,算不得真正的医匠,就先不管他们了。”

刘衡点头应是。

刘牢之笑道:“趁这个时间,你也给我讲讲京口的医馆。”

刘衡想了想,说道:“京口这个地方,本来人烟稀少,也没什么正经医生。孙权迁都于此的时候,聚集了一些人气,慢慢开始有医者授徒。本地的医馆,以孙氏、顾氏为主,他们代代行医,算得上杏林世家,不过也谈不上有多高的建树,算不上名医。其他医者嘛,有游方来的,有从北方渡江而来的,势单力薄,勉力糊口而已,这些人是不难对付的。”说罢,又把这些医生的具体况讲了。

他犹豫了一下,又道:“还有一些人,虽然不坐馆行医,却也为人治病,就是天师道中的人物。”说到天师道,天师道在两晋时影响颇深,从上层士族到普通民众,都有很多信众。刘牢之的名字之中有一个“之”字,也是因为家人信天师道的缘故。天师道并非统一的宗教,也分很多派别。宗教之中,依靠送医药博取信众的多得是,天师道自然不能免俗,不过他们并不固定在一地行医。京口这边道教的领袖有出自范阳卢氏的卢悚。卢悚因曾侨居彭城,也被称为彭城道人,因渡江较晚,仕进艰难,主要在民间依靠道术传教,据说已有信众三百余家。

“这孙、顾两家都联系了吗,他们是个什么态度?”

没有人喜欢新的势力强势加入自己的行业,京口流民众多,不少武将和州郡属吏都安家在此,能够看得起病的人也不少,这些已经在当地颇有名气的医馆是不愿意加入刘家医馆的。“这两家没有拒绝,也没有说要来。”刘衡道。

“先不管他们,这些医生,愿意来的我们欢迎,不愿意的我们也不勉强。”收编他们不是为了增强医院的实力,而是不愿断了这些医生的活路。这个时代医生虽说是jiàn)业,经济上却并不算差。

相比于他们,天师道就比较麻烦了,他们有民众基础,上层士族也很推崇,双方真正对峙起来,虽然自己不怕却实在麻烦。

刘牢之沉吟道:“天师道的人就先不管他了,留心点就行了。你对他们多了解了解,不要惊动他们,别让他们觉得我们有敌意,能不起冲突就不起冲突。”

没有报部门,很多事无法决断。但是现在还没有能够胜任报工作的人手来处理这些事,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了。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