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廷议司州(1 / 2)

 朝堂上乱糟糟的,为了大司马桓温弹劾豫州刺史袁真的事争论不休。

太宰司马曦想要维护袁真,列举了一系列近日在建康流传甚广的言论,想说明北伐失败的主要责任在主将。丞相司马昱、仆射王彪之等人却都以为,民间传言不可作为朝堂决断的论据。实际上,这些人是惧怕桓温势大,若强要追究他兵败的责任,怕他会起兵谋反。

两边争论不下,司马奕也烦了,说道:“袁中郎身为一方方镇,国之重臣,不能轻易处置。把袁中郎的抗辩和近日百姓的议论转呈大司马,先看看他有何话说。”

司马昱拱手道:“陛下,以民间议论的言辞询问大司马,只怕与礼不合。”

司马曦道:“这些话能流传这么广,必有其道理。对照北伐军的行程,这些传言也非无稽之谈。丞相觉得民间传言不足为凭,莫如朝廷派员详查。便如郗嘉宾替换父信一事,朝廷可以直接跟会稽内史郗愔澄清。”

司马昱摇了摇头,没再说话。

当初桓温突然借口郗愔请辞之事,接手了北府,朝中人人觉得蹊跷。“郗超换信”的说法一出,大家便都深信不疑。司马昱也是聪明人,自然知道此事十之八九是真的。若朝廷派人去查实了,却又无力撤换大司马的北府之职,岂不是自削脸面。现在朝廷虚弱,已经被大司马逼入墙角,这个时候与大司马闹翻了,实无益处。自己这个兄弟,怎么就不能体谅自己的苦心呢?

王彪之冷眼旁观,看司马氏两兄弟在那里争论。他对桓温擅权也很不满,但是他却也知道,此时与桓温硬顶解决不了问题,说不定还会为朝廷引来刀兵之灾。不过司马奕的办法虽然驳了桓温的脸面,却又不至于让桓温铤而走险,王彪之却也不想阻拦。他抬头看了看散骑常侍桓秘,见他眼观鼻,鼻观心,根本就不关心此事,不由得叹了口气。

司马奕摆了摆手:“此事不必再议,就照朕意去办!”

司马昱无奈,只得答应了下来。

司马奕又道:“日前,朝廷收到司州和豫州的军报,司州参军刘牢之,先与豫州军一起击溃慕容德部,又在豫州军退后全歼了慕容德残军,并活捉了慕容德和慕容宙。司州最新的战报虽然还没有送来,建康坊间却已经议论纷纷,说刘牢之领兵击败了慕容垂,并把慕容垂赶回了河北。如此大功,需得及时赏赐,才能让三军将士用命,护卫我大晋国土。”

太宰司马曦听了,连忙赞同道:“陛下英明。刘牢之此举,不但保住了北伐军数万将士,更为我大晋保住了河南的大片领土。臣以为,不重赏不足以筹功。”

刘牢之现在还只是一个建威将军府参军,职位低微,自然不会引起别人的忌惮。奖赏刘牢之,也能让百姓看到此次北伐,晋国不是没有取得战果,最起码是把河南的地方收复了,也算是为大司马遮丑了。何况此事已经闹得沸沸扬扬,若朝廷没有什么表示,才是容易惹人非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