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掺乎(2 / 2)

“此话当真?”范尉大喜。若是能够借到钱,他们就能增加在矿场中的份额。如此一来,每年增加的收益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刘家的钱庄,范尉也听刘义之提起过,每年收的利钱很低,并不怕还不起。

刘牢之笑道:“当然。不只是采矿场,各农庄开办的砖瓦厂、织布厂、木器厂等等,也都可以从钱庄里面借贷。”

刘家的钱庄,在江南并不招摇,只在一品汇店铺里面兼营着,主要经营兑换和汇款的业务。借贷生意主要针对信誉良好的商家,除了在芜湖配合官府垦荒那次,一般不对个人开放。现在刘义之主掌司州,又控制了豫州不少地方,刘牢之便想把这钱庄给铺展开来。这次允许民间开矿,需要的资金量很大,正是刘氏钱庄介入的好时机。

范尉笑道:“如此一来,刘将军倒是可以解决司州缺钱的困境。各县的县令们想必会很乐意从钱庄里面借钱的。”

范尉在军中主管后勤,深知司州设置的那些工坊面临的困境。因为缺钱,导致原料储备不足,司州官府开设的那些工坊普遍开工不足。司州军府使用的是粮票,但是河南郡的乡豪们并不认同。即便是有东西可卖,他们也总是会尽快地把手里的粮票到商铺中换成商品。如果有了钱,就能调动起河内、荥阳百姓之外的那些人的积极性来。

刘牢之点了点头,又对范尉道:“这次开放的矿场数量有限,所以肯定会有一些人家参与不进来。但是只要他们心向司州,能为司州做出贡献来,辅国将军也绝不会亏待他们的。”

范尉知道这是刘牢之要让自己传话了。刘义之组织考试选拔人才的时候,有很多大族自重身份,抵制考试,结果现在刘义之根本不从民间辟除官员,以致这些人“报国无门”。此次开矿把这些人家排除在外,想来也能让这些人感受到官府的强势。范尉知道范家不会被排除在外,自然拥护刘义之兄弟的这个决定。

“刘将军说的是。对于不拥护官府的百姓,我们不能听之任之。”

刘牢之点了点头,指着那些辅兵对范尉道:“范参军,这些辅兵虽然地位不高,也不能让他们在这大冷天里穿着单衣干活吧。这要是过几天结冰了,这么干岂不是会冻死人?”

范尉叹道:“不是下官苛刻。实在是司州缺乏棉花,去年产的棉花有限,还要兼顾民间,实在是不宽裕。若非刘将军从淮南运来一大批,现在正军还都未必能全部装备上呢!给辅兵们穿的衣服只有旧衣,现在也只能让他们穿三四件单衣御寒。”

刘牢之正要说话,就见城门处跑来一骑快马,看着是信使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