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汝阴(1 / 2)

 在史动这里,高素并没有问出刘牢之近期的动向。虽然高素和刘牢之是好友,史动也要遵守军中的规矩,做好必要的保密。史动没敢细说刘牢之的行踪和军中的变化,只说了刘牢之有可能近期回寿春一趟。眼看着史动刚回来,千头万绪的一大堆事情,高素不好继续追问,便怏怏不乐地回去了。

一路上,高素根据自己的见闻不断地思索着:“在刘家寿春的部曲之中,论资历,史动在队长们之间并不靠前,这次他竟然能单独带队回来,其他的人到哪里去了,难道道坚又扩充军队了?史动能领五六百人,排在他前面的乐恬之等人岂不是至少也要领五百人。听说道坚这次北上,带了三四千人,林飞、刘成之等人的属下也不可能不升迁,这般扩充军队,只怕道坚这次收编的人不少。只是,他的兵员来自哪里,难道直接收编投降的燕军,这……这可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也不符合道坚的习惯啊!”

“看来道坚是要在淮北大干一场了,父亲这时候叫我来寿春,恐怕也是想要让我到淮北去分一杯羹。淮北地方那么大,刘家一家是防守不过来的。”这么想来,高素竟然莫名地兴奋起来。

相比之下,刘牢之就没有那么轻松了。

从陈县来到汝阴之后,刘牢之并没有急着回寿春,而是和林飞、扈昌等人商议汝阴郡的治理办法。这里说得汝阴郡,包括了原来的汝阴郡和新蔡郡,与晋初的辖境相符。

汝阴郡是人口大郡,在淮北诸郡之中,仅次于汝南郡,有一万两千四百余户,近八万两千余口人。刘牢之趁谢万北伐和慕容评南侵,曾经两次大规模的搬迁百姓,几乎都涉及到汝阴郡,但是这里依然有这么多的人口,可见这里极盛时人口之多。

“人口虽多,却也是多依附大族,存身坞壁之中。”刘牢之对扈昌道,“这里离寿春近,我们不能逼迫这些大族按照我们的方式生产。等豫州局势安定下来之后,可以从寿春农庄里抽调一些人出来协助你,也可以组织当地的百姓到寿春农庄去看看。”

扈昌道:“那些大族顽固的很。这些年淮北战事频繁,这些大族不大相信我们就能常保淮北平安,所以让他们改变现在的生产方式,难!”

刘牢之叹了口气。要说自己能保淮北平安,那纯属欺诈。别说秦、燕两国对淮北虎视眈眈,就晋国国内,桓温也未必肯对这批地方放手。

“慢慢来吧!让人家相信我们没那么容易的。我们总不能因为这个攻打这些坞壁吧!还是老做法,选那么几家人家,加上我们自己筹建的农庄,先给他们做个示范。等到我们确实收了更多地粮食,那时候他们也就心服了!”刘牢之无奈地道。

扈昌点头称是,又道:“来淮北之后的这些日子,下官着实走便了这汝阴郡。眼看着大片的农田荒芜,真是让人痛惜。这一带本是富庶之地,都是战乱让百姓不得不聚寨自保,即便如此,百姓们也不敢远出劳作,每年所获的粮食,连温饱都满足不了。即便是那些大族人家,看着风光,其实也困苦的很。”

刘牢之点了点头,笑道:“咱们刘家最擅长的就是种地,尤其是这种地广人稀的地方。有两三年的时间,怎么也可以把刘氏农庄的模式推广开来的。这些大族能在南北两个大国的夹缝中生存,自然是有过人的眼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