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他成不了事(1 / 2)

 “这次北伐,大司马率军到达枋头之前,郗嘉宾曾经建议,让大司马轻装前进,直抵邺城。结果,大司马顾虑太多,给否决了。”刘牢之惋惜地道。

竺瑶瞪着眼睛,不服气地道:“用兵之道,‘以奇胜,以正合’,不能总想着以奇兵致胜,否则早晚必吃大亏。堂堂正正的进军,自然更加稳妥。”

刘牢之笑道:“将军说的是。不过燕国可是人口近千万的大国啊!大司马只率五万兵马就去发动一场灭国之战,委实是太过自信了。”

竺瑶登时语塞。现在想想,桓温发动的这场北伐,确实是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刘牢之接着道:“当初大司马如果不是心存妄念,只是图谋豫、青、兖三州沦陷的土地,那么现在应该已经得胜回朝了。等三五年后,河南安定,可以为大军提供足够的粮草了;汴水、睢水这些河流得到清理,粮道无虞。那时候大司马再领大军北上灭燕,犹未迟也。”

竺瑶自然知道刘牢之的话说的是稳重之策,据说当初郗超也提出过类似的建议。只是刘牢之现在说起来……

“你这不过是事后诸葛,若不能直捣中枢,则燕国可以从容调遣兵马,与我军在河南进行缠斗,如此僵持下去,还不知要耗费多少钱粮呢!”竺瑶强辩道。

“直捣中枢?”刘牢之觉得更是好笑,“若大司马真能直捣中枢,现在慕容暐早就跑到辽东去了!当初,燕国太子太傅封孚就曾经问申胤道,‘桓温众强士整,承流直进,今大军徒逡巡高岸,兵不接刃,未见克殄之理,事将如何?’大司马故作姿态,以致贻误战机,连燕国的人都看得清楚呢!”

竺瑶越发不悦了:“这些事,你又是如何知道的,还不是道听途说?”

刘牢之摇了摇头:“不然。小婿有商队往来于燕晋之间,能得到不少详实的消息。何况,这申胤也曾经到小婿的军营里出使过,小婿想知道这些并不难。”

竺瑶冷冷地道:“你那时候不过一个小小的建威参军,竟然敢接见燕国使节?”

刘牢之却不以为意:“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以利于消息。申胤能言善辩,是个有大才的人,可惜沦落北境,为慕容氏所用。”

竺瑶“哼”了一声,冷声道:“这位申大才子,却是有何高见?”

刘牢之叹了口气:“当时申胤说道,‘以温今日声势,似能有为,然在吾观之,必无成功。何则?晋室衰弱,温专制其国,晋之朝臣未必皆与之同心。故温之得志,众所不愿也,必将乖阻以败其事。又,温娇而恃众,怯于应变。大众深入,值可乘之会,反更逍遥中流,不出赴利,欲望持久,坐取全胜;若粮廪衍悬,情见势屈,必不战自败,此自然之数。’现在看来,申胤之言,诚然不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