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潼关论胡(2 / 2)

&#21434&#21437&#32&#20113&#36713&#38401&#32&#121&#117&#110&#120&#117&#97&#110&#103&#101&#46&#111&#114&#103&#32&#21434&#21437&#12290胡彬没有到过潼关,如今在这里见识到这片黄土原的险要,不由得啧啧称奇。与北邙山一样,潼关守军在这原上修建了很多的防御工事,而关前的大坑表明,司州军并不惧怕被斩断与关中的联系。而秦军想要攻上潼关城墙,就必须先用尸骨把那个大坑填满。而且秦军为了防止那个大坑被重新挖开,根本就不敢停止进攻。就算是撤军回营,他们也会派人远远地看守住这城下的大坑。

“司州军真是把地利运用到了极致!”胡彬这么想着。

“司州这两年和秦国的战事太频繁了。这一战若能取胜,秦国必然元气大伤,潼关这里应该会消停一阵子。”刘牢之道,“高将军真想带队进关中?”

高义笑道:“既然道坚都说了,潼关将会没有战事可打,义还不赶紧上前立功?”

众人哈哈大笑。邓遐叹道:“将军唯恐不战,这才是司州不惧秦燕两国的根本所在。我晋国兵多将广,若人人都如高将军这般,怎么会容许鲜卑人和氐人在北方横行?”

胡彬想起自己和王侠、高衡这群豫州的旧将,躲在淮南多年却没有寸功,还得倚仗刘建等人的扶持,才在寿春平叛的战事中捞了一把,不由得汗颜。

刘牢之摇了摇头:“邓督护这话不妥当。若说江南人口不少,那自然是不错的。但是江南的发展毕竟比北方晚太多,总人口比起北方来,还是要差很多。北方的胡族不但人数多,而且大多擅长骑射,他们是天生的战士。不似我们晋国,出动一万军队,倒要两三万民夫伺候着。”

高义久在北方,对此自然是深知的:“道坚这话不错。胡族百姓人尽可兵,战争潜力是很大的。这次出兵关中,面对的百姓恐怕就多是氐人、羌人和匈奴人等胡族。这些百姓若真能被有效地组织起来,也是不可小觑的力量!”

“怪不得都督对于分兵劫掠百姓始终持慎重态度,原来根源在这里。”邓遐叹道。邓遐多次参与北伐,对北方的民情并非不知,只是他从来只是关注将之勇怯,卒之多寡罢了。如今听刘牢之和高义说起,才想起胡汉的大不同来。

“氐人、羌人虽然也被称作胡族贱种。其实他们与我汉人一样,也是主要以农耕为生。而且他们深受汉人的影响,并非野蛮之人。自古以来,中原的汉人歧视、欺凌这些胡族,待他们便如牛羊一般,对他们动辄掠卖,以至于胡汉之间仇怨不断。上次辅国将军从关中迁回来的百姓之中,其实有很多就是氐族的百姓。司州官府对他们一视同仁,并没有特别的欺压之举,所以他们也能在司州治下安安稳稳地过活。由此可见,想要平定北方,就不能抱着老一套的做法,对胡族实施隔离歧视的政策!”刘牢之分析道。

“啊?”邓遐不以为然了,“胡人就是胡人,他们不知礼仪,岂能以我汉人等同视之?”

巘戅云轩阁G戅。刘牢之笑道:“以邓督护之见,莫非是要对胡人赶尽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