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骑兵啊,骑兵!(1 / 2)

 吕武“阴”地上的城池已经在今年建好。</p>

它是一座长三里和宽三里,看上去四四方方的城池。</p>

在城墙的高度上,有一套规格限制下,“阴”城的城墙高度接近七米、厚度四米。</p>

如果能选的话,吕武其实并不想造这么一座城池。</p>

他会造有曲线的城墙,也就是并非笔直,存在一些棱角,增加城墙上弓箭手可射箭的角度,造成攻方在攻城期间更多的损失。</p>

在建城方面,其实可以借鉴一下西方。</p>

不是说要完全模仿。</p>

西方的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领主的私人城堡,用来保护领主本身的侧重更多一些。</p>

东方的城池,主要用途是将包括贵族在内的更多人一块保护起来。</p>

因为东方和西方建城的出发点并不一样,导致的是形成两种理念。</p>

西方人并不是无法建造大城,他们更加注重的是某个区域的防御价值,比如领主的居住区,导致外围城墙一般也就四五米高度,再高就不乐意去弄了。</p>

他们会在城内弄出更多的防御工事,增加一些低矮城墙之类,或是非主观的让城内交通变得乱七八糟。</p>

总之,西方城的布局看着会更乱,乱到好像根本没规划。</p>

乱有乱的好处,不熟悉地形的敌人进攻速度遭到遏止;熟悉地形的守军则能层层抵抗,甚至还能依托防御工事进行反攻。</p>

最重要的是,西方人不会因为外围城墙失守,心理防线也跟着崩溃。</p>

东方的城池会更加注重城墙,有能力会尽量加高,并且会在城墙上部署足够的防御器械。</p>

可是到了城内,东方城几乎就看不到什么防御工事了。</p>

导致的是,一旦东方城的城墙失守,基本上就难以依托防御工事继续坚持下去。</p>

这个也是为什么每次城墙失守,东方城池的守军会立即崩溃的原因。</p>

毕竟,西方城的规模也就那样,只有领主以及一帮封臣、近侍、亲族,自然还有军队,才有资格居住在城堡,普通平民是在城外的小村庄之类。</p>

另外,西方领主其实没有保护平民的义务或责任。</p>

东方的话,不管是真正封建时代的贵族,还是到帝国时代的官员,保护平民都是责任和义务。</p>

这样的话,东方城池里面最多的是哪类人呢?</p>

肯定是平民的数量最多。</p>

当然了,那是以后,春秋时期的诸夏,能居住在城内的人,其实也是经过特别甄选的。</p>

关于这一点,公元前春秋时期的诸夏,倒是跟中世纪的西方一样。</p>

吕武已经看过相关的数据。</p>

居住在“阴”城的人口约有四千? 除开常备的贵族护卫之外,仅是奴仆的数量就占了数百? 家臣以及家属占了少数的一部分,更多的则是不属于贵族护卫的武士。</p>

平民……,也就是属民,其实是不够格住在城内的。</p>

“阴”城外围还有“郭”以及“町”。</p>

属民被安置在各个“郭”? 要不就是周边的各个农庄。</p>

“町”则是用来安置商户以及奴隶。</p>

只是“阴”地现在根本没多少商户,“町”也就主要用来安置奴隶。</p>

更多的奴隶是在各处农庄。</p>

现在“城”是“城”? “郭”是“郭”? “町”是“町”? 绝对不能混为一谈。</p>

吕武要见的人在郊外。</p>

这也就导致他们不但要先出“阴”城? 还要途径好几个“郭”和“町”。</p>

看不到太多没事可干的人在游荡。</p>

街道之上? 孩子与妇孺的身影最多。</p>

他们看到吕武的队伍经过? 大人会将小孩拉到路边? 拉着孩子一起跪在地上参拜。</p>

其实,春秋的贵族不至于骄横到这份上。</p>

平时属民看到吕武不用下跪? 只需要让开路,愿意就行礼问候? 笑嘻嘻看着也行。</p>

</p>

奴隶则不一样。</p>

奴隶不能走贵族会走的道路,不是在干活看到贵族必须下跪? 甚至不能盯着贵族看。</p>

老吕家讲究的是将劳动力合理分配工作。</p>

想看到到处都是人,要么是清晨时分的上工之前? 不然就是傍晚下工之后。</p>

其余时候,劳动力都在义务或有偿劳动。</p>

出征归来后,吕武还没有认真巡视自己的领地。</p>

其余贵族是怎么建设自己的领地,不关老吕家什么事。</p>

吕武对建城的要求比较多,注重的是规划。</p>

这也就导致在老吕家这边看不到乱七八糟的建筑,不管是什么用途的房屋,必定是排得整整齐齐。</p>

对他来说,整整齐齐远比其它什么更重要!</p>

不是什么强迫症犯了。</p>

是作为一个新兴家族,不止要在军事上有自己的特色,民政上需要将规则显示在方方面面。</p>

来到郊外。</p>

还是那个迎来送往的亭子。</p>

远远地能看到亭子周边的空地聚了不少人,男女都有。</p>

离得近了立刻能看出那些人的穿着与诸夏人是不同的。</p>

那些人甚至在肤色上面也看上去更深一些。</p>

肤色深,可能不是天生长得黑,也许是风吹日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