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这是众叛亲离啊!(2 / 2)

这一点从吕武能找到的相关记录中,能够进行证实。</p>

他很清楚贵族为什么会那么选择。</p>

纳赋是拿命来拼没错。</p>

不纳赋,又怎么建功立业。</p>

没有获利军功的渠道,等于无法加官进爵。</p>

所以,除非真的是家族里面没有族人能去纳赋,要不该是踊跃参与才对。</p>

吕武还发现一个秘密。</p>

公族其实并不穷!</p>

从晋景公到晋厉公,两代国君一直在给公族进行补血。</p>

别提赵氏主宗倒下的时候,一众公族狠狠地被晋景公奶了一波。</p>

他们只是守着那些财富没有进行有效利用。</p>

一些记录显示栾书在晋景公薨逝之后,没少针对公族搞事,先后处理掉不少冒头的公族。</p>

当然不是明文记录怎么去搞。</p>

需要先看懂那些调动以及资源分配,再根据某个时间段发生了什么事情,有逻辑思维地去进行推敲。</p>

窥探到属于高端玩家的游戏层次?</p>

吕武才明白栾书到底有多么的厉害!</p>

那是一个看着好像没干什么大事,却能对上压制国君,对下能悄声无息解决公族的威胁,又能压制政敌的老男人啊!</p>

吕武问士鲂,道:“若交税可抵军功,如何?”</p>

士鲂很是不明所以,一脸的蜜汁表情。</p>

吕武也就是问问,没其它意思。</p>

现在不是谁都能踏上战场。</p>

等于说,普通人无法依靠军功来改变自己的命运。</p>

交税这种事情,各家的属民没有属于自己的财产,拿什么来交?</p>

“士”才有交税的资格,但他们才不乐意交财帛或其它什么资源抵消纳赋。</p>

吕武就是在思考一点。</p>

秦国是不是跟晋国学的不重要。</p>

阴氏可以学秦国啊!</p>

正确的来说,是学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p>

搞军功爵。</p>

弄生产奖励制度。</p>

吕武当然知道自己没资格制定什么爵位。</p>

那是列国诸侯都不能做的事情,唯有周天子才有资格。</p>

弄不了爵位?</p>

那能不能搞自己的一套等级制度呢???</p>

关于这个,才是吕武真正想问士鲂的。</p>

他想开口问之前,硬生生地又闭上嘴。</p>

制度就是制度。</p>

不分是私家或公家来进行使用。</p>

自己说就是想关门玩过家家,是不是将其余人当成傻子了?</p>

也就是说,别以为只是换一个名称就能糊弄人。</p>

明明有那么多比现在更先进的制度,却是不能拿出来?</p>

简直特么悲伤!</p>

一同留守的“卿”只看到吕武的殚精竭虑,还有乐意与人协商,不清楚吕武到底在想些什么。</p>

吕武在想:“如果我成为元戎,能在晋国执行新的制度吗?”</p>

他又想:“无法猛烈地来搞,我能细润无声地对自己的家族做出改革吗?”</p>

好像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p>

阴氏大举释放奴隶,不是有别于其他家族?</p>

只见几个友好家族进行劝导,没发生什么太激烈的事情。</p>

想到这一点的吕武胆子开始变得有点肥。</p>

“下军将。”士鲂将吕武从思考的海洋中捞出来,脸色阴鸷地说:“齐国拒绝听成?”</p>

啊?</p>

这件事情吕武比谁都早知道。</p>

毕竟,齐国的邦交是阴氏在负责。</p>

侧面证明上一次他提议教训齐国是多么正确。</p>

他说道:“如我所料不差,不独齐国这般。”</p>

主要是晋国内乱,又在宋国的处理上失分太多。</p>

士鲂满脸寒霜,说道:“伐齐,可也!”</p>

吕武不想当预言家。</p>

他觉得齐国拒绝服从晋国只是一个开始。</p>

一旦晋国在与楚国的交锋中没有干出有成效的事情,再一次让列国见证晋国的强大?</p>

各个诸侯国未必会直接跳反,却必然要跟楚国开始勾勾搭搭。</p>

而晋国这一次南下,到底能不能取得什么好成绩?</p>

吕武琢磨着很难。</p>

晋国现在的情势是,贵族忙着消化内战的所得,没心思去管太多。</p>

魏琦低声说道:“我闻楚秦相约会盟于蜀地,邀齐、鲁、蔡、许、宋、陈、卫、郑……诸国会盟。”</p>

消息哪来的?</p>

考虑到魏氏负责跟鲁国邦交。</p>

消息应该是鲁国的某位贵族悄悄透露给魏氏。</p>

吕武纳闷魏琦怎么不选择国君和几位“卿”没南下前就说。</p>

他却也不能责难。</p>

与交情无关。</p>

更不是在忌惮恶化与魏氏的关系。</p>

当前这个年代,家事和国事是要进行区分的。</p>

士鲂开始深深皱眉。</p>

选择当个透明人的解朔,低下脑袋的脸上出现了不明显的幸灾乐祸。</p>

一众小弟要背离晋国?</p>

这是不是代表晋国要完犊子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