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2 / 2)

现在,范氏又多了一个彘氏。</p>

吕武从各个大家族的分家看出了一个规律。</p>

一个家族之中能够出一位人才,他获得高位之后必然会自立门户。</p>

每一个家族似乎对分家都是喜闻乐见的态度?</p>

不是抱着那种分家会导致家族遭到削弱,打死不分家的执拗。</p>

这个是时代背景来决定的前提。</p>

现在的人们认为的开枝散叶跟后世存在区别。</p>

目前是有多少地盘,才能让一个家族进行开枝散叶。</p>

进行的无非就是周天子分封的那一套。</p>

分封在后世被认为是糟糠。</p>

可是,也要看看进行分封时的实际情况。</p>

周天子进行分封,让诸夏迎来了开拓进取的扩张时代。</p>

很多事情在后世看来是一种错误,只是过于想当然了。</p>

吕武知道很多先进制度。</p>

不是他太怂才不敢用。</p>

纯粹是要合适。</p>

真的!</p>

合适比什么都重要!</p>

步子迈得太大,很容易扯到蛋的。</p>

雪像往年那般,到了时间就开始在下了。</p>

吕武已经得知楚国和秦国牵头,邀请列国到蜀地进行会盟。</p>

算一算时间的话,该得到通知的各国,早就见过楚国或秦国的使者。</p>

晋国也有派出使者前往各国,时间方面不太好说是比秦楚早到或晚到。</p>

有消息陆陆续续回馈过来。</p>

齐国找理由拒绝听从晋国的召唤。</p>

鲁国以齐国决绝召唤为理由,同样表示无法听从晋国的安排。</p>

这对欢喜冤家没完没了的闹腾,历来就是其中的一国有什么动作,必然牵扯到另外一国。</p>

齐国不愿意出兵?</p>

鲁国怎么敢出兵?</p>

他们需要将兵力留在国内,防止遭到齐国的侵略。</p>

晋国的一帮小弟中只有曹国毫不犹豫地听从召唤,其余小弟讲出那样这样的理由或借口,打从事实上拒绝了晋国的召唤。</p>

吕武其实还好,只是看到士鲂、魏琦……等等贵族听到消息暴怒,怎么都要展露出愤怒的一面。</p>

不管理由或借口是什么,只光从拒绝召唤来判定,一帮小弟已经背叛了晋国!</p>

吕武事先让出使的使者打听消息。</p>

可能是现在的人们没有保密的意识,又或是其余什么?</p>

各国接受秦楚前往蜀地会盟的消息并不难打听到。</p>

士鲂收到回馈非常沮丧地说:“吾等德行有亏,以至如此。”</p>

讲的不是他们个人的品德。</p>

其实就是在他们的领导下,晋国竟然落到这样的境地,丢脸丢到祖宗十八代了。</p>

事情看着还真挺大!</p>

原先的各个小弟悖盟,还跟晋国的敌人勾勾搭搭,很直接地掀开晋国现任高层的遮羞布。</p>

他们该愤怒,也该羞愧。</p>

吕武是留守,需要振奋人心,直接发表公开讲话:“晋国不是得到诸侯国的爱戴才能成为霸主。我们之所以是霸主,是因为我们够强!”</p>

他不光在国内发表公开讲话,将各国拒绝召唤的消息送到国君以及四位“卿”手里,一样将原话给写到汇报中。</p>

一大串的话语只有一个核心意思:他们如果认为晋国不再是霸主,那就打到他们重新承认!</p>

霸主,历来就是孤军奋战的!</p>

众多的消息中,还有一道消息值得注意。</p>

宋国委任鱼氏镇守“彭”城。</p>

鱼氏却背叛了宋君,接管“彭”城之后原地跳反,带着城池举族投靠了楚国。</p>

暂时还没有更多的消息回馈过来。</p>

鱼氏背叛宋国的事情,会是国君和智罃、韩厥、中行偃、士匄先知道。</p>

对宋国来说,他们从去年到今年,坏消息是一个接着一个。</p>

严重让宋国受到打击的不是鱼氏的背叛,是宋国上将军老佐后面率军想去夺回“彭”城,又将宋国最后的两万精锐丢了大半,狼狈退回“商丘”。</p>

连续的失利并没有让宋国绝望。</p>

宋国是一个举世皆敌的国家,还要长期面对楚国的威胁,韧性方面不用怀疑。</p>

宋国右师华元并不知道晋国已经出兵援救的消息。</p>

他一顿急赶到了“王野”撞上了正在南下的晋军,亲自动手将自己弄得异常狼狈,才跑去谒见晋君姬周。</p>

怎么都是个贵族。</p>

好歹是右师(执政)。</p>

一副狼狈到极致的模样,令晋国一帮高层见了,怎么可能不目瞪口呆。</p>

国君和几位“卿”心里大惊,想的是楚军已经攻到“商丘”啦?</p>

卧槽!(一种体位)</p>

这可不行啊!</p>

要是楚军攻到“商丘”,等于宋国已经到了最为危急的时刻。</p>

哪怕楚军没能攻下“商丘”让宋国灭亡,宋国从各方各面也必然遭到最大的削弱。</p>

一个弱小的宋国是无法在南方生存的!</p>

晋国该花多大的代价来挽救宋国,后面又进行哪种程度的帮助才能让宋国重新立足?</p>

</p>

轮到俺当老大,咋能就这么惨?</p>

那一刻,国君心里沮丧到了极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