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单纯的坦克装备损失对有着雄厚重工业基础做支撑的苏军坦克部队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但毋庸置疑,来自于有经验车组的短时间内大量损失对整体苏军坦克部队而言无疑打击更大。
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需要经历十八载光阴岁月以及大量的学习磨炼,而对于坦克兵这种本身就属于高技术性的兵种来讲,培养出一个可以开赴战场的坦克车组无疑耗时更长又难度更大。
比起在生产线上一旦组装完毕就可以直接开赴战场的苏军坦克洪流来说,有经验坦克车组的大量损失恰恰是短时间内无法大量弥补而又极为致命的。
眼下斯摩棱斯克会战的最高潮已经使各条战线上的苏军部队全数出击而又打成了一锅粥,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去从友军部队那里抽调车组来补充自己几乎来说是不可能。
但如果不这么做,这也就等同于意味着马拉申科所率的第一重型坦克突破营已经失去了战斗力。
达到半数的作战坦克损失对整个营级建制战斗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不是2-1=1那么简单,一些原本可以轻松做到的战术进攻任务,对于现在的马拉申科来说不但得打上个问号且说不定还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如此重大的损失和进攻的最终失利结果对于部队士气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一系列糟糕而又必须去面对的现状正如一座大山般压在马拉申科的背后令其几欲喘不过气来。
“我该怎么做?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力挽狂澜?我本以为凭我现在的能力和穿越者的身份可以影响整个战局的发展,甚至是反败为胜也未尝不可。但为什么?这种什么事都办不到的无力感到底是怎么回事!?”
单手提溜着自己坦克帽的马拉申科就像是一位创业失败又赔的血本无归的年轻人般,报以懊恼的姿态低头呆坐于自己的坦克炮塔之上久久不语。
一路如坐了火箭般飞速向上攀升的升官速度,曾经是那么地令马拉申科志得意满甚至于产生了一切尽在自己掌握之中的错觉。
但在今天,残酷如绞肉机一般的野外攻坚战,以及德军一方的国防军和党卫军在大敌当前背景下甚至于不惜摒弃彼此间成见,携手抗敌而共同防守同一块炮火笼罩下阵地的事实,都以无声的姿态告诉了马拉申科一点。
党卫军和国防军之间尽管矛盾很深且积怨已久,但其共同战斗在德意志这面大旗下可以暂时摒弃前嫌、一道携手共同为国效力抗敌的大局观却毫无疑问是真实存在的。
想要以一个小小的少校身份去硬撼整台德意志战争机器无疑还是太过愚蠢的想法,不以人的主观意志力为转移的整体战略态势,正在将整个斯摩棱斯克会战的战役最终点按照其原有的历史轨迹推向末尾,职位和影响力不足以大到影响整个战役进程的马拉申科从未有过像现在这种螳臂当车般的无力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