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2 柔性加工(1 / 2)

 目前国内市面上的轿车,虽然大部分都采用的是自动挡设计,但用的最多的自动变速器还是CVT和双离合这两种。</p>

而之所以会大量使用这两种变速器,就是因为便宜。</p>

但这两种变速器也各有缺点,比如CVT变速器,可靠性较差,起步容易打滑,不能承受太大的扭矩。</p>

而且如果使用不当,十万公里左右,就容易出问题。</p>

至于双离合变速器,那就更不用说了,低速顿挫是娘胎里带出来的毛病。</p>

可那么多汽车制造商,明知道这两种变速器不可靠,为什么还要用?</p>

就是因为他们便宜,这两种变速器的成本,基本就在2000-4000元区间。</p>

而如果使用一台AT变速器,那成本就要一万元左右。</p>

所以现在AT这种液压自动变速器,基本已经成了高级轿车的标配。</p>

只有很少一部分良心企业,才会给自己的普通车型上配上这种变速器。</p>

而这种变速器之所以贵,就是因为又两个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p>

一个是TCU,就是控制换挡的逻辑系统,这个没什么多说的,就是需要长期的技术累计,对各种变量的了解,然后进行根据工程师自己的理解进行调教。</p>

这方面,国内的车企,一般都没什么耐心去做,大多数都是委托给国外公司来调教。</p>

而国内唯一能够自己制作换挡系统的,也就只有BYD和一汽了。</p>

至于另外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那就是液压变矩器。</p>

这其实就是一个液压油箱,在行车的时候车载电脑会根据路况,以及速度来判断驾驶人员的需求。</p>

然后同时TCU,这时候TCU就会通过控制液压变矩器里面的各种通路阀门,来控制箱体内部的液体流动。</p>

从而达到通过液压来控制换挡变速的目的。</p>

原理说起来很简单,事实上这种液压变矩器最早诞生实在上世纪的二战时期。</p>

最早是米国人发明,并且用在他们的谢尔曼坦克上的。</p>

所以很多德吹都喜欢吹嘘,二战时期德国的虎式坦克战力无敌,能把谢尔曼打的屁滚尿流。</p>

可为什么后来却是谢尔曼赢了战争?</p>

一方面是数量,而另外一方面,就是机动性方面。</p>

因为在那个时候,米国人的坦克就已经使用自动挡了,而且还是四个档位的自动挡。</p>

所以那时候米国人的坦克,在机动性,以及操作方面,就已经优于德国人的虎式了。</p>

二战之后,这种自动变速器被小型化,并且大量用到了汽车上面。</p>

在后来就是德国人和日本人,把这种液压自动变速器给发扬光大了。</p>

尤其是日本的爱信,和德国的采埃孚两家,更是把这种液压自动变速器给玩到了极致。</p>

甚至现在采埃孚的八档变速器,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变速器。</p>

换挡线性,没有顿挫,而且非常灵敏,还非常省油。</p>

最关键是可靠性,要比双离合和CVT好出几倍不止。</p>

我们的一些汽车制造企业,也曾经想要生产过这种液压自动变速器的。</p>

可通过简单尝试之后,无一例外,全部是失败告终。</p>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我们在机加工领域的落后,咱们生产不出人家那么复杂的液压变矩器的阀体。</p>

哪怕人家把图纸都公开放到网上,示意咱们可以随意抄袭。</p>

可咱们也抄不出来,就因为这阀体内部的管道实在是太复杂了。</p>

那些阀体,完全就是两块铝合金锭硬车铣出来的。</p>

在特殊金属铁锭上面,用机床一条条管道,车铣镗磨,全部工艺用上,就这么加工出来的。</p>

那些管道就是液压油在阀体内行进的路线,每条路线都要保证粗细一致,而且管道内壁要格外的光滑。</p>

两边的阀体要加工的精度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这样才能保证,两边阀体压合在一起的时候,严丝合缝,不会出现漏液的现象。</p>

一旦发生漏液,那就意味着这个阀体废掉了。</p>

而且你要知道,这阀体内部的管道,有时候可并不是平直的,为了达到各种目的。</p>

工程师会把这些管道,设计成曲折蜿蜒的形状,这就更是大大的提升了加工的难度。</p>

</p>

眼里我们国内那些机床来说,基本没有几台能够加工这么复杂的腔体管道。</p>

所以,就算是人家把图纸都放到网上,咱们就算山寨也造不出这么复杂的变速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