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 机床崛起(1 / 2)

 兄弟们我又双叒叕开新书了:重启人生:我能打给十年前的自己,兄弟们帮忙收藏,给几张推荐!</p>

</p>

******************</p>

这是什么企业?</p>

这不就是活脱脱的机床界的H公司嘛!</p>

只不过因为他们的产品,不具备快消品的特性,不像H家的手机那样,有诸多的用户。</p>

所以这家企业,才不像H公司那样,为人所熟知。</p>

但是在国内的机床界,在没有星火科技之前,你提一提光洋的名字。</p>

甭管是谁,哪个不得竖起大拇指?</p>

当然牧羊犬除外,主要还得说那些使用他们机床的客户。</p>

他们生产的一些高端机床,在性能上,尤其是主流的五轴数控机床,基本已经可以做到和德国,日本机床平起平坐的地步。</p>

差也就是差在六轴,和九轴的特高精,还有在稳定性,以及那么几处核心零部件上。</p>

可即便如此,他们的机床,在很多领域,都已经足够用了。</p>

就比如我们国产大飞机的发动机,涡轴,叶片的加工这一块。</p>

就是他们家机床完成的,当然那是没有星火科技之前。</p>

还有就是我们的潜水艇,以前没有使用涡喷技术之前,使用的大七叶螺旋桨,也都是他们的机床加工的。</p>

只不过因为某些技术方面的原因,他们的机床产能有限,所以在国内机床业界,知名度虽然有。</p>

但在推广这一块,却始终没有扩散开来。</p>

因为国内的那些私营企业老板,他不愿意用啊!</p>

可能也是因为以前对国产机床有了阴影,所以国内那些制造业的老板,对国产机床都心有余悸。</p>

另外就是光洋的机床他不便宜,毕竟被逼得国产化率都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了。</p>

可以说造一台机床,他们不但要造机床,甚至连特么刀具都得自己造。</p>

这样一来,研发成本自然高,摊销到每台机床上的研发费用自然不便宜。</p>

而为了挤压国内机床企业,日本的山崎马扎克那价格可是相当美丽。</p>

贵的百十来万美元,便宜的二三十万都能搞一台。</p>

除此之外,还有南朝国的斗山,以及湾湾的几个机床品牌,性能也都还凑合。</p>

这样说下来,你说那些中小企业的业主,谁还愿意用国产货。</p>

而机床这玩意,没别的,就和电脑系统一样、。</p>

你就是的用,而且用的人多了,反馈的BUG多了,然后企业不断根据反馈进行调整修改,才能练出来的。</p>

你就比如斗山,当年他们的机床造出来,那也是人人喊打的垃圾。</p>

可人家南朝国企业就是刚,我宁可成本高,宁可产生的废料多,我也坚持用斗山。</p>

尤其是他们现代起亚进军兔国之后,人家的生产线上采用的清一水都是斗山的机床。</p>

随着他们汽车在国内越买越多,斗山的BUG也修复的越来越快。</p>

就是那十年前,斗山的机床技术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p>

以前连湾湾的机床都比不过的斗山,现在已经成了仅次于日本机床的新一级了。</p>

而我们呢?</p>

呵呵,正如俞总说的了一样。</p>

我们那些做企业的,都是投机者,没有企业家。</p>

就没几个想着把企业长远经营下去,做成百年企业的。</p>

大多数都是想趁着东风,能赚多少赚多少,然后捞一票就走。</p>

很多企业是,老总自己人在国内,可老婆孩子,不是在澳洲,就是在加拿大。</p>

甚至有人开过玩笑,咱们的金融中心在魔都,魔都的金融中心在温哥华……</p>

算了,不能多说,说多了,和谐大神又要凝视我了。</p>

正因如此,光洋的机床,虽然不错,但却一直销量就上不来。</p>

可是这次不一样了,有了星火科技的助力。</p>

光洋的机床品质一下就上来了,尤其是以前被卡的系统,还有核心的伺服电机减速器,还有滚珠丝杠轴承这一块。</p>

以前倒也是能自产,但良品率低,甚至有些零部件,还要靠人工一点点打磨。</p>

所以成本自然高。</p>

可是现在,有了星火科技的助力,人工就免了,良品率那更是挠一下就上去了。</p>

成本嗖一下就降下来了!</p>

至于系统这一块,那就更不用说了。</p>

以前想配西门子的系统,可西门子却扭扭捏捏,反正好的就是不给你。</p>

所以只能配华科的,可说实话华中研发这套系统,水准真的比西门子差了一大截。</p>

甚至比马扎克都差的老远。</p>

而星火科技直接就给出了一套小艾助力的人工智能,然后还加了一个自己的编程库。</p>

这下有了这套系统助阵,光洋的机床,不管是在加工精度,还是在效率方面,那可以说功力比以前直接翻倍。</p>

而且星火科技,这边还给光洋出了一套更加精准的定位系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