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五章 暂设的机构(2 / 2)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0 字 2020-11-24

江辰已经听明白了,是让他去西北镇两年场子,配合朝廷空降过去的人,实际上也就是把他在西北军中多年的威望人脉全都分开、削减。

他只是站在那为朝廷空降过去的人,站台的。

想清楚了这一点,江辰的态度也很痛快,主动站出来承担这件事。

“陛下,臣以为,军改之事,长久来看,利国利民,大可行之。京营、西京等地的大军,可以先行推广。”

“鹰娑伯亦言,求缓而不求急,此言得之。若此两处的大军先行军改,得以成功,则可推广于全国。”

“西北大军,臣毛遂自荐,请前往镇守两载。待裁撤、改革之后,臣请回京。”

“一来多年征战,风霜之苦,臣的身体也有些疾痛。”

“二来臣实实在在觉得,臣之所学,与鹰娑伯所用战术,已有差距,正要仔细研读请教。”

这话给足了皇帝面子,把皇帝想要做的事主动担下来不说,还顺便挺了挺刘钰。

连西北大军的制将军都表态要再学习学习,否则跟不上时代了,其余人还有什么好说?

皇帝也不好直接应了,故作惋惜道:“爱卿劳苦功高,镇守西北多年,风餐露宿,朕本意招卿回京,也知你有疾痛,回京正该颐养几年,也好参知政事。”

“可卿既如此说,那朕便准了。鹰娑伯,你也多准备一些书籍相赠,不可藏私。”

刘钰赶忙道:“臣关于军阵的毕生所学,皆已刊印成书,并无半点藏私。此书刊印,纵然有人学到,却也无用。若无配套的人口、军制、财富,就算有不臣之心,亦无用处。”

说到这,刘钰又点了一下皇帝,军改之事一定要成套。

不然这本书已经刊印,你不军改,周边一大堆懂汉语的。不过到了这个时代,名将的加分已经不是太高,更多的是国力的比拼。

拿破仑再猛,把他扔到荷兰,他也成不了事。

皇帝早就听刘钰说过军改之后的种种,明白刘钰的意思,国力支撑下的人口、定期退伍制度等,凭借的就是大顺的体量形成对周边的碾压。

只要中央政府一日不崩,周边就不会有威胁。

哪怕往西域那边移再多的退伍兵,当地没有军工厂,当地的财富不能支撑起一支常备军,造反就造不起来。这不再是冷兵器时代,一隅之地有太多精兵,就可能造反成功了。

整套军改消除的不仅是对武将的提防,也消除了边疆起事而成自立的可能,使得皇帝可以更放心地任用一些大臣镇守在边疆。

刘钰正在兴办的那个军工厂,皇帝也丝毫不担心,因为威海距离京城太近了,完全在控制之内。

若是有人在西域修建个这么大规模的兵工厂,皇帝就得琢磨琢磨了。

如此一来,军中非世袭勋贵子嗣一系的领头人物出面表达了支持,同时还代表着西北边军表达了支持。

勋贵一系的本就支持,京营这边支不支持只在皇帝一句话。

大顺的两支野战集团都表达了支持,到了这里实际上已经是不用说了。剩下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意义也就不大了。

战斗力提升这一点没法反驳,可能造成的混乱……最可能造成混乱的人都说没事,其余人也没法再说什么。

皇帝现在也不想提权责重新分配的事。

有些事做成了再说,那叫水到渠成。

有些事做成之前就说,那可能就是阻碍重重。

“既然如此,朕也以为求缓不求急。陆军军改之事,可缓缓图之。虽说是缓缓图之,却也不能推诿不办。”

“朕以为,还是先组建练兵处和裁撤安置处,以及军校等章程。暂时就由天佑殿再忙碌一些,选任人才。”

“暂设,非常设,待过两年再议成制度。”

几个反对的大臣一听这个“暂设、非常设”的话,全都无奈了。

暂设的话,直接绕开了六政府,皇帝要暂时一个部门,谁又有什么办法反对?手根本就没法伸进去,皇帝肯定是选任一些自己信任的人充任,说是天佑殿负责,实际上还不是皇帝一言堂?

暂设的部门不属于政府,直属于皇帝。

可等到暂设变为常设之后,上上下下都是皇帝的人,就算归属于兵政府下辖,那还不是换汤不换药?

不少人暗自摇头,心道陛下这是把内朝挪到了外朝,快把外朝的权柄都占了,如此可实在不是好事。

陛下圣明,或可开疆拓土天下安平。可要是出个晋惠帝,这可是要出大事的。

刘钰心里当然也清楚,然而制度建设不是一蹴而就,日后大不了砸烂了重来。

可大航海时代最后的尾巴、南洋和澳洲,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这种逆天改命的事,需要一位先知,一个集权之君,因为要走的路都是和自然演化对着干的。